今天有个朋友说,总是有很多计划,但没有实施。写点东西给朋友看~
在大一的时候,我因为某种不知名的原因(没有打听,猜测是抑郁),不想上课,被辅导员请去了学校心理医生咨询室。那年挂科7门,差点退学。后续的一年里,因为学分不够,每个学期要去填一次试读申请,据说学校优待,按道理我是要退学滴。大三开始情绪有所好转,开始自学补课,然而到大四毕业还有两门课不幸没过…被延期毕业了,有点遗憾。这段经历让我非常了解自己,以及如何实现自我成长。
对学习这个事情用流程思考的话,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需要有优质的信息源作为输入,有良好的状态和时间进行学习、还要有一定的产出作为成果验证。具体可参考PDCA模型
1,寻找优质的信息源
常见的方法有碎片化知识(干货),有看书,有大牛交流等等。我个人比较推崇看书。相对于碎片化知识而言,书是成体系的东西,内容更为丰富。因此看书不会导致一知半解,更具有深度,能够达到促类旁通的效果。如果使用碎片化学习,使用的是经过他人处理的二手信息源,总体来说质量会稍微次一点。最关键的是需要自己把碎片化的东西梳理成体系,不然学了很多,但效果不见得好。而大牛交流的机会需要自己争取,如果有,当然更好,毕竟有前辈指点的话学习总会快上许多。
具体下来,如何选书,在刚入门的时候,遵循一个原则:看经典的书。经典意味着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内容质量可靠。如果学有余力,可以挑一些新书看,有了前面经典书的基础,看一下试读部分的逻辑性和内容质量,就可以决定要不要深入研究了。
对于碎片化的知识,需要做的是控制信息源的数量,保证每天吸收的量不要太多,不然无法梳理成体系。在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可以产出一大堆的内容。控制数量的前提下,保证内容是相对高质量的。高品质的自媒体应当遵循这么几个特征:1、尊重学术,不以纯经验主观认识说事;2、论述条理清晰,能学以致用;3、粉丝素质相对较高,能友好交流。其他的自媒体内容,可以当作新闻和休闲,看过就算,不要费太多力气从里面挖金子,会有点浪费时间。
2,良好的状态和充足的学习时间(学习的方法)
先说状态,指的是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这一点相当的重要,好的状态下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直线上升,注意力也更佳集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简单来说,保持状态良好的方法就是,吃好睡好,适当运动,不要连续工作。其中的方法得去知乎上搜一搜,结合自己情况考虑。一般来说,饮食规律,搭配合理,保持运动习惯,以及工作中时不时起身休息一会就好。如果加班频繁,导致身体劳累,应当优先休息,推掉一些社交活动,保持精力,再考虑学习的事情,如果一直频繁劳累,又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长,则要考虑一下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再说时间,既要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又要能保证学习效率。对于时间的长度上,可以参考比如SMART原则、事情的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则进行时间和目标管理,有效的把时间分配给该做的事情上。另一方面,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应当保持相当的专注度,这样才能保证时间规划能够被有效执行。这是一个习惯性的问题,要养成专注的习惯,可以尝试给自己一些正向负向的激励措施,引导自己保持专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许多问题。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灵活运用自己可以找到的资源进行解决,比如搜索引擎,请教他人等等。也可以参考隔壁的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如何思考解决。现在大家都挺热情的,也不用担心无法解决。
3、成果验证
学习必须有一个衡量标准。如果是技能类书籍,学会的标准应当是形成体系方法,并且能不借助外物熟练运用。如果是非技能类,对思考方式产生一些影响即可。
在学习结束之后,可以通过输出一些文章与他人交流,或者运用所学方法去实践一些事情,来验证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自己所学的东西。如果没有,发现还有生疏,应当重新执行学习过程。当发现记不住所学的东西时,可以思考自己是否一次学的太多,需要缩短学习周期,在学习完毕之后更快的使用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
最后,确定好一个想学的东西,反复执行以上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