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越是明确,面对痛苦,并最终超越痛苦的力量就越大。
《道德经》说天长地久,怎样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何让孩子有一个相对高的起点,如何为孩子打造一个相对好的平台,怎样让孩子保持现有的阶层并有可能进入到更好的阶层……怎样让自己的家业天长地久,我想,这些是很多父母都有的非常正常的想法。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就是这个看似很正常的愿望,要真正实现起来则困难重重。
哪有什么天长地久呢,我们看:知识的更迭周期从50 年、20 年,缩短到5 年、3 年,就是说大学刚毕业就落伍了;20 年后,全球逾20 亿个工作岗位都将消失;人们不仅仅是要换好几个工作,甚至要换好几个行业;
过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生中会遇到两次大的转折,未来则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一生中会遭遇几十次大的变化……
那么,凭什么我们的孩子就可以顺遂地度过平坦幸福的一生?而我们作为父母,又怎么可能给到他们足够的保障,去保护他们的一生?还别说天长地久了,
秦始皇,生生灭了六国,留给孩子一个帝国。本以为,这始皇、二世、三世……千千万万世都做下去。实际上呢,大家都知道,秦二世胡亥登基三年后就玩儿完了。
要天长地久,《道德经》给到的答案,太高明了额,以其不自生!我们可以教会孩子为人,但不能代替孩子做人,
不自生,第一,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什么样的人”。让孩子先自己生,不是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父母每天在家里所表现出来的样子,直接地影响到孩子。
这么说吧,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母亲,勤劳地工作,真诚地待人,那么,她的孩子也会如此;一个位高权重的父亲,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他的孩子就会花天酒地,胡作非为。
所以,孩子的第一素养与什么阶层是无关的,天尊地卑,无关阶层,父母的所作所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教育中最关键的。
不自生,第二,家庭因为阶层的不同而提供的物质条件,不起决定性作用。
不是说有钱没钱,什么条件,低位就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其实,就算是中国最普通的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与富有家庭并不存在太大的差距。因为,现有的公共资源,已经足够满足孩子的成长。孩子愿意学习,无论什么阶层的家庭都可以用很多的方式去满足。
愿意学,就是自生,父母不干预,不预设,只是做好能做好的,完全可以给孩子买书,带孩子去图通书馆、博物馆,使用网络进行学习,这些都并不需要很高的经济条件,
现在我们使用掌门,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吗?很多叫嚷因为自己的阶层不够高,所以没有读名校、没有上知名培训班,并因此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谈理想谈未来的人,
我想问问他们,完全有免费时段的各团队的掌门学院、各团队的公开课你上过吗?有意思的是,爱去免费的公立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的人,爱在网上收集资源,每天老老实实守在掌门时间段学习而付出努力的人,更多的是往往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人。这不是一种讽刺吗?
而且,我们要知道,到最后,没有人关心你是从哪个学校里毕业的,跟哪个老师学的,每节课多少钱!人家只会问你到底会什么,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能够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不自生,第三,很关键,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和阶层无关,和观念有关。
不要去乱生是非,乱生妄念,乱生幻想,踏踏实实的,通过学习,改变观念,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踏实学习,至于是否能有新生的悟性,那是老天的事,自己不用强去生念,
随着我们视野的逐渐开阔,所谓出国游学,留学受教,其实,真正努力的话,不需要太多的金钱代价,去一趟国外旅游,好像就需要很多钱一样,其实,都是自以为,所以,最重要的是观念,而不是财富。
很多家庭,就算经济不富裕,也会给孩子买很多的书,带孩子去旅行,参加文化活动;不自生攀比之心,不自生自以为的对孩子好,从教育孩子的角度上看,反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对孩子有正面的影响。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而活的,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活的,是为了快乐幸福而活的;而不是为了追求别人眼中的所谓成功而活的,不是为了摆脱自己现在的生活去追求另一个看似更高端的生活而活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拼命的提升自己!穷而弱往往容易玻璃心,一碰就浑身炸毛生怕自己被忽视。只有经济独立,自己才更有底气;唯有精神独立,内心才不会有戾气。 珍惜每一刻,不要妄生杂念。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而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张爱玲的这句话,放到这里,依然是可以体会,我们现在就是大胆的去经历各种,大胆的去尝试各种,世上有一样东西,比任何别的东西都忠诚于你,那就是你的经历,在经历中的感受和思考,不仅仅属于自己,而且也无法转让给任何别人。
而只要我们珍惜,也将会是我们最可靠的财富,无人能够夺走,可是,如果我们不珍惜,就会随岁月而流失,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篇坚实的土地。天长地久,大致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