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李清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行(滩)鸥鹭。

孔孟朱语:

据传本词创作时间,此为忆昔之词,非当时当地所作(百度百科)。

常记溪亭日暮:“溪亭”,既为泉名,亦为地名。(出自《李清照集笺注》徐培均 笺注)很多人可能直接理解为溪边的亭子。总之就是词人时常想起那次“溪亭”的黄昏。

本词看似非常浅显,然而【孔孟朱】发现一个逻辑问题,即“沉醉不知归路”和“兴尽晚回舟”,猛一看貌似是一个动作的两种表达方式,实则是两个场景的事,而且还跟“溪亭”的理解有关。

沉醉不知归路:酒喝多了,不知道回去的路怎么走了。

兴尽晚回舟:跟朋友一起聚会,直到尽了兴,才回船上,那时候跟约定的时间已经很晚了。

【孔孟朱】认为,要是“兴尽晚回舟”在前,“沉醉不知归路”在后,逻辑才算通顺。

如果“溪亭”是泉,在水上喝酒,就是在船上,无所谓“晚回舟”。如果“溪亭”是一块地,那本来就是在岸上,也无所谓“晚回舟”,又不是家在水中。应该是水上有岛,词人和朋友在岛上宴饮,酒足饭饱后往来时的船上走,一时间竟迷了路,等找到船,早已让船夫久等。

争渡,争渡,惊起一行(滩)鸥鹭:因为醉意,不小心驶进了荷花密集的地方,为了开出一条路,船夫使劲划桨,力气之大,惊起了本已睡着的鸥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