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门去单位续假,半路听到“啪啪啪”很响亮的声音,直觉告诉我有人在做坏事,于是我顺着声音找过去,果然被我看到在转角墙边一个三十几岁的大男人正在无耻的挥动自己的爪子,用力打在对面站着的一个女人脸上,更要命的是,女人怀里还抱着一个被吓傻了的满脸眼泪鼻涕的孩子;
女人不知所措的躲避着迎面而来的巴掌,畏畏缩缩看着对面的男人,居然没有转身离开的意思;
作为一个妈妈,我实在心疼这个孩子,估计也就一岁左右,愣愣的缩在妈妈的怀里,甚至忘记了哭泣,满脸的泪痕和鼻涕;
看到男人又举起了手,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大喝一声“你干嘛要打人呢?!”
男人手一顿,转头看向我,恶狠狠的叫我滚;
我承认这种场面下,我作为一个弱女子确实有点怂了,我不敢上前拉开行凶的男人,也不敢威风的把女人护在身后,但我没有走开,只能期望用眼神杀死这个暴躁的男人;
好在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大家开始议论纷纷,于是壮着胆子我又喊了一句:“你怎么当着孩子的面打人呢!啥事不能好好说!”
围观群众听了我的话也开始纷纷出言劝阻,对着行凶男人指指点点,男人见势不妙,指着我说了句“你等着!”拉着女人转身就走了;
人群渐渐散开了,我也离开了事发地,回家的路上默默地为自己点了个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至少在今时今刻保护住了这个女人和孩子不继续受伤害……
可是猛然想起来,从始至终,这个女人没有和周围群众有过一句交流,甚至没有一个感谢的眼神!全程面无表情,到最后默默的被拉走,不好说,不会她还在心里还骂我们多管闲事呢吧?!
家暴的新闻屡见不鲜,有很多女人选择离开,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保护自己和孩子;但是有更多(将近七成)的女人选择留下,沉默隐忍,到最后一部分人在沉默中灭亡了心性,习惯了被虐待,甚至把讨好型的人格传播给下一代;另一部分在沉默中爆发,造成一幕幕家庭悲剧。
我想过这些被家暴的女人选择留下的心理,她们应该是期待着施暴者能改过,也许她们心里想自己再乖一点、顺从一点,为了孩子,他也许就不会再打她了;
可是醒醒吧,家暴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而且心理学研究表明,施暴者的内心实际是自卑而压抑的,他们通过对更弱小的人实施暴力而建立自己的自信,事后又会过分的贬低自己。
所以,就算他们事后下跪道歉也不能心软啊!一旦被原谅,等待她们的将是无数的下一次,无数痛哭流涕的悔改,无数情感上物质上的弥补,然后无数次周而复始的暴力!
她们以为自己隐忍是为了孩子好吗?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中长大会对孩子们的性格成长造成多大的影响大家知道吗?那么多家暴的新闻里,被采访的孩子们表示,童年生活每天担惊受怕,导致心理压抑,自我否定,懦弱,逆来顺受,讨好型人格,做事畏首畏尾,即便成年后因为性格原因也难以敞开心扉组建幸福家庭,在事业上也难有所建树!
而且暴力是会传染的,家暴中的孩子更容易遇到校园暴力的侵害!甚至部分人在成家后潜移默化中居然变成了家暴的实施者!原生家庭的影响多深远不言而喻!
携程亲子园的虐儿新闻触目惊心,因校园暴力而获罪的女生案例让人拍手称快,因长期家暴导致妻子死亡的新闻让人痛心疾首,青年暴力事件中导致他人死亡的案例多到让人扼腕叹息……无数暴力事件正在发生,如果你还视而不见高高挂起,那么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暴力的受害者!
所以各位,拒绝暴力从什么时候开始?要么100年后,要么就是现在!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