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王珮瑜老师
【京剧秒懂·第二十五讲】
《髯口》
京剧秒瑜王,
阁楼讲戏忙。
人物与行当,
道具假须扬。
2021年7月2日,星期五。
王珮瑜老师的京剧新课堂《秒懂京剧·第二十五讲·髯口》准时开讲啦。
王珮瑜老师这几期《秒懂京剧》都是在古戏楼【瑜音阁】演讲的。
何为演讲~“髯口”?也就是现表演现解说~
髯口,是京剧中的道具,也就是京剧中各种假须的总称。以铜丝做钩,挂在耳朵上,髯口很长,有夸张的作用。
髯口有不同的颜色,在剧中帮助演员展示剧中人物的年龄、成熟、稳重、行当、身份和所处环境遇,演员就戴不同的髯口。在样式上,髯口主要分满髯、五绺、三绺等,老生多戴三绺,也简称“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样式,比如,口部露空的髯口称做“扎”,多为性格粗莽的净角所戴;络腮短髯称作“颏下涛”,颟顸昏庸的角色有时会戴;还有一种垂挂在下颌的髯口称作“吊塔”,多为诙谐幽默的丑角使用,等等。在颜色上,最常用的有黑色、白色、和黪色三种。“黪”指浅青黑色,黪色髯口用来表示须发渐白。王珮瑜老师在《文昭关》中(饰演伍子胥),从黑三换成黪三,又从黪三换成白三,正是通过换髯口的方式来体现伍子胥一夜愁白了头发。此外,少数形貌独特或者是性格暴烈的人物和神怪,也有戴红髯、祡髯等颜色的情况。
京剧中生、净、丑行都戴髯口。
看了王珮瑜老师这期演讲,终于了解髯口的秒用了。
期待王珮瑜老师下期的演讲。
文/爱上瑜氏音 2021.07.02晚
资源来至【瑜音社】。
图片来至王珮瑜老师的【瑜音社】和王珮瑜老师官方粉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