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此人,他是我投军时,百余号人之一的战友而已,很不起眼。
其人身材不高,说白了就是矮挫,五短。古人云的三拳半,便指此人。可短小暗藏杀机,譬如匕首,不显江湖,贴身就是一记冷刺。这事早年间在秦国,荆轲曾尝试过,虽未果,可一旦触碰,非死即伤,不可小窥。不似张翼德的丈八蛇矛,刚摆阵在长坂桥,寒光烁烁,五马长枪,一声断喝,曹贼早已望矛遁去。有时目标太大,反是缺陷,让张三爷在创业之初好恼了一阵子。
老姚,凭借身材的天生不足,在行武的刀刃上,反成优势,真是造化弄人。凭借短打贴身,好是风光一时。按他挂在嘴边的话“老子行伍出身,乃一介武夫。”言语道断间,吐露出自己也曾历练过“温酒斩华雄”的大场面,完全是自吹自擂的显摆,一副舍我其谁的快意。老姚嘴边常挂着的“行伍出身”实不过三年罢了,可此言一旦出自老姚之口,那豪迈,那劲头,不由人不得不想起,百万军中,立马横刀的彭大将军来,血压飙升。可见老姚极具气场,极富煽动性,当然,虚荣心也极重。
行伍出身的老姚,放下匕首,脱去戎装,回到地方。从一个普通工人到干部,从一般职工提升部门主管。我说熬,可能更贴切,当然,老姚肯定不赞成,一定是经过了勾践的卧薪尝胆,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愁苦,用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应有的果报。话说回来,笔无虚落,也不得不承认,此人确有过人之处,非等闲之辈。这样说,老姚想当然受听。自此,春秋四季花红柳绿,更让老姚挺胸抬头。
后来,老姚荣升国企部门的部长,在老姚口中;我,姚部长。那口气,绝不逊色于国部级高官的腔调,我猜测,这可能就是有大格局人的通病,处处小我。走在厂区坑洼不平的土道上,矮小的身材,在夕阳晚照下,倒把影子拉得足有三米见方,短腿疾步,大有龙从云的架势,那份自信从容,不输刘邦执掌西汉牛耳时的大风起兮。在我的人脉中目及之处,老姚是自信最满,从不自负之人,在当今比较操蛋的年代,也真是一个另类。常让我这个七尺之躯,唏嘘不已,钦佩不已,惭愧不已。
说起老姚,对了,不能这样称呼了,自从老姚坐上部长的位子,自己明确公开表态,日后但凡呼他,一律改称“姚老。”一字颠倒,身价抬升数倍。为般配“老”字的尊贵,姚老在内功上狠下了一番心思,首要是在平日里吹牛逼的房间,挂起一幅姚老说的什么名家的书法来,有名有姓,仅在启功之下,宣纸行书大字—雅室人和。很像回事。姚老背着手,端详着,品鉴着,眉目之间有米芾的专注,仿佛一代大家,屈尊于屁大个地,揣摩颜真卿的遒劲笔锋。自从吹牛逼的地改成书房后,姚老添置了很多书,架上摆放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晚清民国的所谓善本,绝版,私家密藏,一时间,历史的云烟迷茫在姚老的书房内,大有阴魂不散之感。此一时的姚老,总不失时机地,拼命地踮起脚尖,象征性地拍着我扛不起生活重担的瘦肩,谆谆教诲;“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同时,书桌不可或缺地陈列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黑白两色的围棋,经常被拿来做跳棋与人对弈,不输胜负。雪色墙壁上挂起京胡,古筝,虽对琴谱乐理一窍不通,但讲起高山流水,伯牙绝弦,也头头是道。曾经吹牛逼,现如今是雅室之地,姚老都在用事实说话,毫不吝啬地地告诉来雅室的尔等那厮,文人骚客,此屋所设,延伸着屋主涉猎的广泛,和内涵的深邃莫测。那一年,那一天,我出得雅室门来,止步黄昏,站在烈烈的禅风下,不由得仰天长叹;姚老,已不是当年的老姚了!真个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姚”直上九万里啊。
姚老,初中肄业,可脑子灵,记忆力好。在雅室里,一张实木的茶座,四个对称的蒲团,静候臀部。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所谓茶道六君子一字马摆开,喝茶始末,一律严格按照传统茶道的套路来,一丝不苟,弄得我每次喝茶都好像是过堂般煎熬。姚老一边“凤凰三点头”式的倒茶,一边娓娓道来;颜渊东之齐,孔子有了忧色,知道怎么回事吗?话匣子被自己主动撬开,接着自己主动就坡下驴,开始了姚式演讲,先秦,后汉,李煜,张岱,三袁,金圣叹,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山非山,水不是水。
话说老姚,不得不说其过人一点,很多人习惯性背后说韩信,可姚老从不人前人后论人长短,一视同仁,皆言彼人此人长处,是金子已经发光的,姚老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五短身材立马矮了一短,鞠躬尽瘁地往死里赞美。是金子还埋在土里的,姚老则谶语日后必咸鱼翻身。待人接物,对贩夫走卒,路过姚府贵地,四菜一汤,达官显贵,红焖爆炒,富贵贫贱,平起平坐。在姚老待客之道的餐桌上,有一纸仿王羲之小楷书写的座右铭;走过路过,不能错过。不愧深谙老庄之道,饭局酒色,山河文章做得好,温则增花,寒不减叶,不愧一字颠倒后,格局有了天壤之别。
老姚,是生活中,你天天都见惯不怪的一个点,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缩影,看见了老姚,就看见了生活里的你我他。老姚,是现在式,也是未来式,但再也不是过去式了,流年寂寂,朗月清辉,老姚的身影却渐行渐远,烟火人间,红尘滚滚,姚老倒是形影相随,举目四望,满大街,满官场,都有敏而好学,锐意进取,自信心暴涨的姚老,他们放眼看着世界,觉得天地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