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对他们热心环保事业,从垃圾分类这一小切口深入,促进当地居民文明意识提升感到由衷的高兴,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位大国领袖对细节的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宽泛且高大的概念,而是真正可以在生活中践行的,它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科技化的助力、需要党组织的引领与关心。
志愿者参与,宣传带动新风尚。我国的国土广袤,人口众多,要想凭借环卫工人的一己之力是很难达成垃圾分类乃至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力不从心,而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事迹让我们看到志愿者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壮大志愿者的规模,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事业的重要性,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等环保事业的热爱,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自觉发动身边人参与进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高志愿者的专业化程度,比如,开展垃圾分类培训会,发放简易垃圾分类知识手册,对于特殊群体上门入户宣讲,耐心教学、悉心指导,让志愿者工作有依据、有办法,也让普通群众对于环保事业有了新认识,对待日常生活中自身的言行举止有了环保意识,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助力环保事业的良好氛围,成为流行的生活风尚。
智能化改造,科技赋能助文明。垃圾分类,人是主力,但我们身处信息化时代,以高效率、集约化的方式处理垃圾分类是节能且有效的,如建瓯市小松镇将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投入使用,每天可处理厨余垃圾1吨,每吨产生有机肥0.15吨左右,将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这只是科技赋能垃圾分类好处的一个缩影。之所以我们要进行垃圾分类而不是一股脑焚烧,就是因为所谓的“垃圾”,那都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源,只是我们需要科技的手段才能打开这一资源的宝库。当下,部分地区相应的设备还不是很充足,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智能垃圾箱、垃圾处理设备的投资力度,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通过软硬件的内外双提升,生态环境面貌起到质的飞跃是可以预见的。
党组织引领,先锋模范举旗帜。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地开展的“党建引领聚人心,垃圾分类我先行”主题宣传活动就是很好的例子,当下,文明城市的创建,需要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创先争优,垃圾分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环,也是群众能够清楚看到的实事好事,必须高举环保旗帜,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朝着生态文明目标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