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寺 (摄于2019.09.20)
善化寺创建于唐代。辽代遭破坏,1445年重建。
非常喜欢善化寺匾额上那几个字,怎么看都那么舒服。
从山门进入之后依次是三圣殿(释迦摩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大雄宝殿。
中轴线两侧还有观音殿、地藏殿,普贤阁、文殊阁。
巨大的佛像背后的壁画保留地非常完好,清晰可见。
寺院西侧还开辟出一处花园,曲径通幽处。
基本每个寺庙的门口都有很多闲来无事凑在一起打牌的老人,这是他们最丰富的文娱活动,悠闲的让人羡慕。
山门南侧的五龙壁。
大单巴 (摄于2019.09.30)
沿着明代长城开车走了很长时间,途经多处的屯兵堡,虽然经过百年风雨已经残破不堪,但仍然能感觉到当年长城的巍峨、壮观。
来之前朋友说带我去的地方一定是我想看的。但几个小时的颠簸、劳顿真的有一些不耐烦。
直到这座孤零零的坚挺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尖顶残垣,被远处的长城烘托着,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突然出现在远处山坡上的那一刻。突然有种感动让我不再抱怨、而且哑口无言。
脑海里努力去拼出一张当年它的宏大与雄伟的长城完美结合的画面是什么样?思考*耶*酥*是怎样来到这个偏远的小村庄?百年前村民又是怎样从四面八方赶来做弥撒?东、西方思想、文明在这里碰撞与交织以后还有没有复加的余地?这些问题一时让我说不出话。
其实这座教堂名为圣母堂,始建于光绪二年(1876年),是天主教在中国七处圣地之一。与澳门的大三巴遥相呼应,VATICAN为其建档,每年的8月2号是朝圣日。
听说自从1890年天主教传入山西的左云,现在村里的很多老人仍然信教。前几年在教堂旁边的小路,修建了一条*耶*受难的步道以及教堂背后山上的圣母亭。
在这里待了很久,不舍的离开,头脑里依旧浮现长城的残垣与教堂的断壁在大漠中相依相存相衬的样子。为什么经历义和团、战争、运动的磨难,教堂屹立不倒?这说明上帝没有放弃世人。
镇宁空心箭楼 (摄于2019.09.30)
箭楼骑墙修筑,高17米。可以从内部一直爬到楼顶。
华严寺 (摄于2019 .10.04)
是一座辽金时代的寺庙群。除了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是原物,其他很多单体是新建的。相比华严寺,我更喜欢善化寺。华严寺更商业化,不光收取门票,不方便停车,四周还很喧闹。这也是在短时间去了两次善化寺的原因。
华严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坐西朝东。
新建的普光明殿
新建的华严宝塔
满院的山楂树是我最喜爱的。
新绘制的彩绘壁画
有比较有亲疏,有熟悉有感动。来与不来也许只一念之差。如果最终发现,网上眼花缭乱的信息仍然替代不了一个亲手的触摸,那一切辛苦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