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年年端午包粽子,一年也没落过,想来将近二十年了,这主要是得益于我的岳父岳母。
岳父岳母像候鸟一样,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就会来到唐山,他们带来粽叶和马莲,也给我家带来了美食、烟火气、干净整洁以及温馨和甜蜜。
一到端午,老婆总是回忆她小时候过节时的情景。端午那天大清早去拉露水,那满眼青翠的麦地啊,凉凉爽爽的,拉露水就是带着激动的心、带着新毛巾到地里麦苗上粘露水,回来拧到盆里,据说用端午那天的露水洗脸可以美容,还可以预防眼疾呢!还有採艾蒿,採回来的艾蒿新鲜挺拔,被赋予人文使命,插在房前屋后,防蚊虫还平添了景致,很有仪式感。天刚蒙蒙亮,地里、街上人很多,老妈在家煮了一盆子鸡蛋,等着孩子们拉回露水,吃鸡蛋、包粽子。
岳父岳母都是手巧而又勤快的人,当年七个孩子,全家九口人,日子过得有模有样、干干净净。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孩子们长大以后也都会做饭,也都会过日子。显然,好的生活习惯和技能是构成幸福生活的基本要素。
最重要的是岳父岳母的付出精神。他们从年轻到耄耋,操持家务从不抱怨,对待儿女、孙辈、婿、媳,付出真爱,无私奉献,几十年如一日。有时想来,真会让人敬佩得流泪。他们总是劳动着、快乐着、健康着,儿女们也都孝顺着,这是何等的真正的幸福啊!
不论在老家还是唐山,邻里的人们也都喜欢他俩,因为他俩说话好听,处事大方,过日子从不抠门儿,乐善好施,喜欢与人分享。
包粽子是我岳父的强项,煮粽子是我岳母的强项,你看,他俩分工还很明确嘛!那就来点干货,给大家“科普”一下粽子的做法吧!
原料有粽叶(宽阔的竹叶,自带香甜)、马兰草(也叫马莲,用于捆扎)、上等糯米、大枣、豆沙。制法:先将干的粽叶和马莲泡软。包时将粽叶展开,从中间部位一折一卷,卷成圆锥体,至叶根和叶稍合并;一手把持,一手放入米、枣等,一层米一个枣,再一层米,再一个枣;不要太满,手指适当按压充实,然后将粽口两侧向中折叠,合并的粽叶根稍向下折叠压紧,用马莲转圈捆牢,系活扣,最后用剪子把富裕的马莲和长出来的根稍剪断、剪齐,一个粽子就算包好了。下锅煮,水开后小火煮五个小时左右。始终大锅中放一小盆,小盆盛满水压着粽子,大锅里水少了,就用小盆水补充,然后小盆再盛满水压上,总之不能往大锅里补充凉水。出锅晾一晾,捡到盆里,凉水浸泡三小时,中间换两次凉水,让它凉凉的,这样才紧、黏、糯、香。
值得庆幸的是,我也学会了包粽子,今年的粽子有一部分便是出自我的手笔。你别说,不知为什么,今年的粽子尤其好吃哟……希望大家都能学会包粽子,希望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