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一、调研报告的写作步骤:调查研究、分析材料、明确主题、搭建结构、 提炼观点
二、调研报告的具体写法:
1. 标题的两种写法:单一标题、复合标题。
2. 导语包含8大要素:调研的依据、目的、时间、方法、范围、经过、对象、基本情况。
3. 主体的3种写法: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展开】
前言:【什么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在对某个单位、问题或事件的调查研究,然后根据调研过程和成果写成的书面材料。它的写作逻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掌握情况——深入分析——形成带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工作。
所以,调研报告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具有指导性的规律和工作,而不是单纯反映情况。
比如,毛主席就是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总结出中国革命事业的方向。分析了“中国革命依靠的力量来源于哪里”,“革命的形势走向哪里”,这些规律性的认识,才有最终的伟大胜利。
调研报告大致可以分为6种:情况调研报告、经验调研报告、问题调研报告、事故调研报告、研讨调研报告、推新调研报告。
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调研报告,最核心的是把握好三个要素:真实反映情况、综合分析原因、提出规律性认识。
一、调研报告的写作步骤
1. 调查研究
这是写调研报告的基础,也是第一步。调查的方式通常有: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阅读文件资料、问卷调查、现场观察。
我们常说“深入一线捞活鱼”,意思是情况一定是真实的,不能有虚假的成分。这就需要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甄别信息,剔除那些应景式、迎检式、做作式、虚假式的内容。
2. 分析材料
掌握了情况和材料后,下一步就是综合分析,让零散的材料系统化、感性的认识理性化,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对材料的分析,要注重“三看”:一看材料的大方向对不对;二看创新性强不强;三看指导性有没有。
3. 明确主题
主题,是调研报告的灵魂。确立主题最关键的是要找准“突破口”。
什么是“突破口”呢?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
(1)中心工作;(2)新事物;(3)领导和上级关注点;(4)热点难点;(5)倾向性问题是突破口。
此外,明确主题时,要从主观视角转变为客观视角。说白了,就是不能想着我要写什么,而是要看调研的材料和情况,能写出什么。这是明确主题的前提,然后才是抓核心、抓特点,来明确主题。
4. 搭建结构
调研报告的框架结构总分为两种:横向并列式、纵向递进式。
横向并列式结构是根据调研获得的情况,按照内在联系分成几个层面,并冠以观点性的标题,平行排列。每一部分都包括调研情况、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和对策。
纵向递进式结构的逻辑框架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根据不同类型的调研报告,纵向递进式的结构也不尽相同。
比如:
情况调研报告的结构是:情况——分析——建议;
问题调研报告则是:问题表现——原因——对策。
5. 提炼观点。
指导性的认识和启示,来源于观点的提炼。所以,提炼观点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关键,要把握好这“四个度”:高度、深度、广度、新度。
(1)提升高度。调研报告,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所以必须要着眼全局提炼观点,对调研情况的分析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上升一定的高度。
(2)加大深度。就是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分散的材料中,找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拓展广度。就是要摸清来龙去脉,把握数量界限,找到发展趋势,防止片面地认识问题。
(4)探寻新度。具体讲,在调查研究上,要敢于踩禁区,触及别人不敢触及的问题;分析问题上,要提出别人从未提过的观点;研究对策上,要提出先前没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合来看,就是敢于较真碰硬,才能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