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人鱼之家》是东野圭吾的新书,2017年6月在国内出版上市。机缘巧合,昨晚一口气看完全书。
东野圭吾的书看过了不少,从《嫌疑犯X的献身》《解忧杂货铺》《白夜行》,到《红手指》《湖畔》《秘密》《虚无的十字架》,每一个故事都极度出乎我的意料,而同时,似乎出自他手的每一个故事都会让我忍不住翻来覆去地想。而这一篇《沉睡的人鱼之家》,似乎有哪些地方不一样,让我有些捕捉不到这个故事内里真正想要讨论的究竟是什么。
故事的开端是已经没有感情的夫妻淡然谈分手,可是女儿的噩耗突然传来。自此,故事分两条线展开,被医生判定为脑死亡的女儿,明明看上去只是睡着了,明明还有心跳。母亲执着相信她还活着,因此拒绝了器官捐赠,甚至还运用生物科技,让无意识的女儿能够呼吸、能够挥手、能够微笑。而与此同时,有好多因为等不到配型的器官而艰难死去的人。另一条线,是生物科技的部门,在不断努力不断尝试,要帮助视障者、帮助半身不遂者。
在看完书之后,我在第一时间去豆瓣看了书评,多数评论都是从植物人器官捐赠的角度去聊的。书里的母亲始终相信女儿还活着,她用电流刺激的方式操控着女儿进行活动,并把女儿当成个正常人一样带去参加儿子的开学典礼,她要所有人相信女儿没有死。可是同时她背负着枷锁。医生说,她的女儿在发生意外的那一天,已经脑死了;脑死的人,只要家属同意,就可以捐献器官。母亲乔装打扮,去帮着需要移植器官的人们募捐,并与他们交流。她一直在挣扎,因为她很清楚女儿不会醒来了。(想想还蛮可怕的)
而此刻我想的,却是想要聊一聊,生与死的界限。
上面故事里女儿的父亲,是一家生物研究公司的董事长,他所从事的,是通过科技手段去帮助别人。比如用在女儿身上辅助呼吸的横膈膜起搏器。父亲出场的时候,就是在进行实验,测试公司研制出的产品能否让视障者在不依靠手杖的情况下穿越复杂地形。
书里有个研究人员(故事里的女儿之所以能够活动就是他的杰作),他看着因为脑溢血而半身不遂的祖父到死都无法自由活动。他不愿接受只是让病患能够活动机械手臂等辅助机械的程度,他立志要研究出借由机械将大脑发出的信号传递到脊髓,让病患活动自己的手脚。
器官移植手术和科技研究,出发点都是为了让生者能够更好的活着。而在这个故事里,科技研究却似乎阻碍了器官移植的可能性。女儿没有意识的情况下,由他人运用科技手段去操作她的身体,合理吗?不合理吗?这一切由谁来判定?而科技研究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是为了让意识更舒适,还是为了让肉体更长久?没有意识的生命,和有意识的生命,存在价值差吗?又或者说,已经确定脑死的人,她还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