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无论老少,都倍受重视的节日。
团年宴,扫墓,拜年等等都是春节期间主要的活动。每年都有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举国同庆。
这些年,世家大融合,外国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很多年轻人喜欢庆祝平安夜,包括大学生。
记得2006年的平安夜,读大一的我也参加了班里举行的晚会。
大家各自准备好礼物,相互交换。当时,我就简单地买了两个苹果,寓意平安。
年轻人喜爱过洋节,已成为新潮。
不止是平安夜,像二月十四日的情人节也是如此。表白,送花,以及吃蛋糕庆祝等屡见不鲜。
相反,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却是无人问津。
打破传统,追寻新潮,是中国文化的演变方向吗?
中国的旧社会,闭关锁国,逐渐落后,遭到列强的侵略。于是,一批知识份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中国开始改变。剪掉辫子,学洋文,使用洋枪洋炮。
传统就是落后吗?
早些年,家乡的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生了女孩就扔掉,一定要个男娃。
小时候,我就经常听到家后面的医院厕所里有被扔掉的婴儿哭叫声。
这些年,女士的地位提高了。在家里,女士可以是女神,男士是奶爸。在社会上,女士可以是经理,是董事。
以前男士做的事情,现在女士都可以做,甚至比男士做得更好。
传统需要坚守,抑或接受新潮的改变?
最近,我打算从事写作,读了很多书。现在网文盛行,还有多少人热衷名著呢?
名著好比阳春白雪,高大上;网文犹如下里巴人,低俗。两者判若云泥。可是现在通俗小说的地位逐渐超越了名著小说。
像东野圭吾的小说,我已经读了不下十本。而像《百年孤独》这样的名著,有多少人喜欢看呢?至少我是看不懂的。
写作又分为好几种,我在尝试过多种文体后,决定在古诗词领悟深耕。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平水韵。只是自己琢磨着写。
后来,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中华诗词第十九届网络金秋笔会。
我写的一首《天仙子》受到了胡彭老师的青睐,被评选为优秀作品,刊登在《中华诗词》杂志金秋笔会栏目。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赏月赏花花自放,看雾看云云漫想。留春留岁岁如流。花似浪,云何往,岁月易失天朗朗。
胡彭老师在电话里跟我说:“读到了这首诗,让我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虽然里面有很多重复的字。”
到如今,我已经下了几百首诗,大多发表在福建青年诗词微刊。
我写的古诗词基本上都押新韵,可是有老师提倡押平水韵,押词林正韵。他说毕竟写的是古诗词,押古韵更有韵味。
可是押古韵就要考虑入声字的问题,而当今时代,入声字早就已经被取消了。
老一辈的诗家主张坚守传统,写古诗词就得押古韵。
而我却偏好押新韵,或者通韵。
后来,我报了两期中华诗词的培训班。老师建议我学一下平水韵,词林正韵。古代的那些名家名作都押古韵,不然的话,如何才能读得通透?
今年我打算报书法等级考试,分为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
很多写毛笔字的老师喜欢写繁体字,因为繁体字用毛笔写出来才好看。
我买了颜真卿和欧阳询的字帖,上面也是繁体字。可是繁体字基本上我都不认识。汉字简化以后,繁体字已再使用。
为什么毛笔书法不能用简体字书写呢?
传统需要传承,可是时代在改变,为什么不用新的方式去坚守传统?
也许这才是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