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牛顿一起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世界观。他的理论被概括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揭示自然的最高智慧,近年来有位叫王东岳的中国哲人,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提出了宇宙演化所遵从的理论,叫递弱代偿。
王先生的著作名是《物演通论》。所论递弱代偿原理可以简述为: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种其存在度愈高,愈后衍愈复杂的物种其存在度愈低,并且存在度呈一个递减趋势。随着存在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是“代偿”。
是不是很难懂,很哲学?从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从能量奇点分裂出的基本粒子(夸克、轻子和玻色子)到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所有的演化都呈现“递弱代偿”的趋势。本文就以笔者的理解,粗陋浅析一下它的语意。
我们总是过于相信自己的感官,可有谁真正见过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东升西落,还是古人实在。如果有人问你,“在一个没有人(和动物)的森林里,一棵千年老树轰然倒下,会有声音吗?”,你可能不假思索地说,当然会,这跟人在不在没关系。可是,你说的不一定对。声音仅仅是一种机械波,是我们的感官、神经系统和意识把它错觉(编码)为了“声音”。这个世界不仅可能没有声音,甚至没有颜色。我们总是过于相信自己的感官,可有谁真正见过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东升西落,还是古人实在。如果有人问你,“在一个没有人(和动物)的森林里,一棵千年老树轰然倒下,会有声音吗?”,你可能不假思索地说,当然会,这跟人在不在没关系。可是,你说的不一定对。声音仅仅是一种机械波,是我们的感官、神经系统和意识把它错觉(编码)为了“声音”。这个世界不仅可能没有声音,甚至没有颜色。
因为光线不过是电磁波,是我们的意识把它错觉为颜色。我们能感知的电磁波,带宽上仅仅占十万分之一。我们看到绿色植物(比如绿苹果)不过是生命演化过程中,为发现食物(为求存)而发展出的代偿能力。
感应、感觉、知觉、理性,认知过程是有层次的,越是底层,越是具有稳定的“规定性”。比如对颜色的感觉,在人类演化链上,更原始的动物就有了。科学家从三叶虫的化石开始,就找到了大量眼睛进化的证据,这时达尔文学说的胜利。而递弱代偿理论提醒你的是,那些更低等的生物(比如单细胞的细菌)在存在度上依旧比它们的后辈更有优势(总质量)。那些低等生物已经存在了38亿年。而人类仅仅存在了两三百万年,就把地球生态适存范围糟蹋的够呛。每天都有不少物种在灭亡。
生物种群相互作用,在大自然严酷的环境考验下,物种为求存,必须发展自己的代偿能力来获得生存几率。这方面,递弱代偿与达尔文是一致的。
苹果没变红是要告诉动物,现在的果实还不能吃,有毒素 。因为只有果实内种子成熟,且种子壳足够坚硬,才变红来吸引动物去吃。
动物把消化不了的果核在其它地方排泄掉,这样就把苹果的后代播种到了更广泛的地域。代偿能力就是以达尔文方式进化的。但越是高级、强大的物种越是短命。恐龙就是一个例子。
代偿能力发展到人类,出现了指数级增长。从神学到科学,语言、科技的存量增益,代偿能力因为“咬尾蛇”的迭代结构,迅速发展。同时对环境的依赖度也更强了。别说回到鲁滨逊的境遇,就是大面积停电,你也会想象得到我们有多脆弱。根据存在度和代偿能力成反比的递弱代偿理论,我们越是发达,我们离“大限”就越来越近。书中有非常多的例证,正确与否,读者自行判断。
递弱代偿-更大尺度的进化论,也许应该是更大时空尺度的演化论。作者并不赞同科技带来的进步。因为代偿能力越强,存在度就越低。学会约束发展,才是王东岳老师想告诉我们的。越高级的物态(不止是生物)存在度越低,看看元素周期表,最简单的氢和氦就在太阳系中(在宇宙中也类似)就占了百分之九十几。物演论把达尔文的生物演化当做子集,且非常体现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风格。指出了演化的方向,你不觉得很牛吗?
不仅如此,“递弱代偿原理”还是一个适用于自然存在、精神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哲学原理。它为人类提供了一条认识世界的崭新思路。既然是宇宙间的普适规律,日常也一定是可以应用的。这里我挙一个例子。在今天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信息时代,你必须得学会应对“专业残化”的风险,大白话就是,你在不断聚焦专业的同时,就可能是一种残化。一种过度代偿能力的发展,可能让你在换岗、升职、换工作时,被“残化”。当你手握锤子时,看什么都是钉子。越是精通细节,越有可能被局限于失去未来生态位的岗位上,例如,AI甚至威胁到未来的医生和律师这种高薪职业。保持一定的通识教育对今天的孩子来说非常必要的。
最后,需要声明的一点,我并不认同王东岳老师在他理论上推演出来的一些消极观念。但这不影响我对“递弱代偿”主体框架的认同。最震撼的一点在于,达尔文并未给出演化的方向性,而王东岳老师在更广义的物演过程中(显然包含了生物演化)给出了演化的方向性,在有人证伪之前,实在太了不起了。 《物演通论》非常难读,好在之前读过邓晓芒翻译的几部康德哲学。如有曲解,还请各位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