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2日 05:46
美好的一天,始于语音写作
开始之前提醒关照以下几点:
- 保持口齿清晰,注意口腔的打开,有助于提高识别率及正确率
- 时刻关注一次性成文,这样的话,降低修改的难度
- 注意分割线的设置
- 注意提取关键词:「 萃取」;「 主题」;「 写作素材」的设置,尽量一次性完成
- 可以慢,但是必须要关注正确率及质量
- 注意语气词的使用
- 注意在书写过程中的空行的使用
(一)语音写作前的关注点
在昨天语音写作中已分析到:
当语音写作输入时的质量(正确率和内容)比较高时,在后期修改时耗时较少,修改效率比较高。
站在总体的角度上来看,完成一篇文章所消耗的时间应该是差不多的
- 如语音写作时质量比较高,后期修改耗时就会少一点
- 如果语音写作时质量不高,后期修改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总体来讲,语音写作输入文章更优的方式是:
在语音写作那个当下,就要关注语音输入的识别率(正确率);逻辑框架;;分隔线;关注主题的提取关键词等。
这样将大大降低文章修改的一个难度,提升一次性成文的效率。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概念
—— 一次性把事情做好一次
—— 专注当下,只做一件事
在单位时间里,提高产品的质量,是提高产品整体质量的关键要素。
这里面要重点提醒的,在语音写作过程中就关注质量、分隔线、及正确率,这其实是比较难做到的。
这要求我们需要全神贯注那个当下,不容许半点偷懒和分心,必须要花费更多的心神和心力去写,对意志力和精力消耗都比较大,这是比较难受过程,由于我们的本性,往往会去拒绝这样的一个行为。
因此,必须有这样的觉知
—— 当有松懈的心理时,强行拉回我们的注意力,让自己每一个时刻都能保持在沉浸状态里,这也是刻意训练和习惯的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
其他经验萃取:
- 当输入一个主题时,输入主题的时间,这样便于记录修改时的时间消耗。
- 「萃取 」的分隔线可更换一下,比如采用波浪线,后续提取时比较方便。
- 目前对文章的标题,也就是萃取出来,变成日更的标题,比较的纠结。现阶段的标题没有必要想的那么复杂,放下对标题的纠结,专注于内容吧
关于语音输入时,握持手机的姿势
剑飞老师提醒我们:在语音写作时不要盯着手机屏幕看,直观输入就好了。
我现在的经验是:
- 双手两边扶着手机
- 左手在语音输入过程当中,会进行标点符号的辅助输入,
- 右手会进行回车的输入。
- 在这过程当中,如果发现错误会进行修改。
- 注意:针对关键词的修改,如果这些关键词如不更改将影响整个句子的含义,而且当下不更改,后续可能不能明白是什么含义。
这种方式有可能是不对的,但目前对我来说效率是最高的。
之前有这样的经验:
如我按照这样姿势和方式来进行输入,输出的文章质量比较高,基本上1万字能提取四篇的日更。
目前没有感受到这种方式会打断我的思路,所以,依旧会尝试这样做下去。
(二)从「关系 」的视角看世界
最近,在「 得到」陈海贤老师「 自我发展心理学」中听到一个词 —— 关系。
听了陈老师的解读后,谈谈我的想法。
我们需要换一个视角来看待我们与这个社会的一个关系
我们通常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可能局限于自我的思想当中,但当我们换一个视角,换一个切入点来看待的时,或许我们的看法会发生改变。
这个视角就是:从「 关系的视角」来切入。
佛家有句话: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里面隐含了「 关系」,一种「 关系」境界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因为我的存在,所以才能证明你的存在。
如果我不存在了,相对讲,没人证明你的准在,你也就不准在了。
在评价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时,可从「关系的属性 」来入手
比如说,对一件事情善恶的评价
首先在我们概念认知中,每个人对「善恶 」的理解或许是不一样的
当两个人对同一事情进行评价的时,一个人认为这件事情是善的,另外一个人认为这个事情是恶的。
这评价代表了两个人不同的观点,或者说不同的价值观
如出现第三个人,或许又好才另外的「关系的属性 」来解读或看到这个事,答案或是是恶,或许是善,没有定论。
所以,一切又都是相对的,真是有了善的存在,才会有恶的存在。
没法很正确的评估出到底什么是恶?到底什么是善?
善与恶也只是大家对一种行为的定义,概念上的定义,那是一种状态,一种大家认为的状态。
正是由于大家这样的共同认为,才会让大家在评价时产生关系。
或许上面的解释是模糊的。
换句话说,当我们在评价事,评价别人或者自我评价时,都是有一个对照物,这个对照物类似于内在的评价标准或原则。
选择了不同的对照,也就确定了不同的关系属性,也将获得的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因为我们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所选的参照物是不一样的,当我们从「 关系」入手去评价一件事时,看法也都是不一样的。
对个体本身,同样也适用,对于同一件事情,如果说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的话,获得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
在一定程度上,通常说的,个体需要有个体的决策原则,
在作关系判断时,不同的原则会影响了「 关系属性」的选择。
如果没有原则,个体的选择将会是随性的,将会随着情绪的波动来进行选择,这样一个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理性的,这意味了更加不可控的不确定性,这是个体不愿意看到的。
理性的选择,意味着更高概率的成功,意味着更高概率的不确定情况下的更有利的发生。
关系是万物之间的联系
关系意味的不同的属性
关系意味着参照面
关系是个体决策时切入点的不同
关系是决策时的重要属性
当我们在考虑或评价一件事时,
从关系入手,从关系的视角入手,或许我们会获得一个不同的理解视角。
这也是说明: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相对的真实
当从一个关系入手时,可能得到的答案是相对真实的
当从另外一个关系入手的时,可能得到的答案就不那么真实的
这就是关系的切入点都不同,引起的不同的结论和观点想法。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
可多一个视角
—— 关系视角
经验萃取:
- 在进行语音写作表达时;
- 我们会表达内心的一些想法;
- 但是这些想法有可能是比较深奥,或者说难以理解的;
- 我们在输入的当下,就必须把这个观点,这个想法给阐述清楚。
- 如果不阐述清楚,在后续更改的时候,我们是不能体会那个当下的意境。所以如果我们输入的正确率不高的话,我们在进行更改时就无法更改出半个当下所想表达的意义。
本文底稿基于语音写作:
创作时间:2018/8/22; 时间不详
修改时间:2018/8/22; 14:05 - 15:20 总耗时:75 分钟
语音写作训练 |日更第 42天;第 42篇
『剑飞语音写作』| 第三阶段 | 思维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