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势测评中,从关系维度、执行维度、思维维度分为了九大优势,其中关系维度一项是共情力。我们终其一生最难得是了解我们自己,优势测评无法描绘完整的我们,但我们自己可以通过一些反应关注到自己的优势,关注到自己的情绪。
著名的民意调查和商业资讯盖洛普公司研究了一些世界上优秀的护士。发现注射程序完全相同,但病人们都反应,最优秀的护士打针不那么疼。为什么呢?并不是她们有特殊的工具或者技术特殊,关键差别在于在针头刺入皮肤前的一刻,最优秀的护士会非常仔细做铺垫“会有点疼哦”“不过别担心,我会尽量轻一点的”。病人们反馈说,这些护士给他们感觉是感觉和她们站在一边,跟他们心心相印。最优秀的护士天生就有共情力,她们切身感知到病人的害怕,与病人建立真挚的感情关系。很多人认为,最糟的护士肯定共情力差,但出乎意料,好护士和坏护士都是共情力最高的那一批人。同样的优势发挥的不到位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共情力。
001了解共情力
我们常常提到“学会共情”,可是对有的人而言,对别人感同身受就是天生优势,课程中崔璀通过大量的调研了解到共情力高的人有一些共性的明显特点:泪点低;细心体贴,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很容易被人当成倾诉对象,因为对方觉得,你懂他;察言观色,很善于洞察不同人的情绪和感受。共情力高的人很容易就能提高沟通效率,也很容易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并做出反应。但是优势是一把双刃剑,共情力高的人也可能会有别的困扰,也很容易陷入情绪内耗,表现出拖延或者情绪爆发、或者共情关闭的情况。
核心的原因是:共情力只发挥了一半,因为只共情到情绪,却没有共情到需求。
例子:崔璀举了两个同样共情力的人在面对一场工作争执时,一个人感觉听到争执头脑要爆炸了,只想自己揽下全部的工作结束争执。而另一个同样有共情力的人直接推门而入指出,你们争执的地方是因为新方式没办法验证有效性,那我们来讨论下有什么办法吗?瞬间从互不相让的争执变成头脑风暴。
002专属武器-提问铲
* 向自己提问
当过度共情时,首先向自己提问,先把自己从情绪里铲出来。问自己两个问题:
1.这是谁的课题?(他的课题是什么?)
2.我能做什么?
阿德勒的心理学提了“课题分离”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考虑清楚这是谁的课题,把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区分开来,不去干预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被别人干预自己的课题。
比如家长命令孩子做作业,其实也是在干涉孩子的课题,做作业学习本就是孩子自己的课题。父母可以给予帮助,但是孩子没有求助时不要指手画脚。
共情力优势高的小伙伴经常会在沟通时感受到对方不满的情绪时就很容易停住沟通。比如老板生气,这是老板的课题。如果觉得很难摘清除,也有一个小技巧,叫:主语转化。描述困扰的时候,把“TA”作为句子主语。
对生气的老板:“老板很生气,因为她不能很好的回答我的几个问题。”
对大龄单身女孩子的父母:“妈妈很焦虑,因为她不能接受我的大龄单身。”
那我能做什么?我能够帮助到对方什么呢?这个时候就需要不断地确认对方的课题,其实我们也会知道有好心帮倒忙,所以在提供帮助之前,我们需要向对方提问。
* 向对方提问
核心的原则是“带着我的需求深挖你的需求”
第一步是看看自己的内心,是否是真的对对方的需求保持关注,感到好奇,也足够开放。彻底的开放和好奇,是接近真相的前提。苏格拉底曾说“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
第二步是术的层面。先分类,再询问。看看对方是利益需求还是情感需求。
第一类,与现实利益相关,比如钱、物质、安全,属于马斯洛需求的基础层面。
第二类,与情感有关,比如被爱,被支持,被成就,被尊重,属于马斯洛需求的上层。
第一步就是询问了。典型问题是“为什么”
在询问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遭到抵抗,这个时候我们要回到源头,因为我们不是来吵架,而是来解决问题的。
第二步,确认感受,确认信息。这一步是为了创造安全的环境,保证信息准确。既表达了对对方意见的重视,也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崔璀举了一个例子,她的妈妈对她不按时吃饭这件事经常会有情绪,但崔璀理解她妈妈是引领力优势者,很害怕失控,但崔璀的工作确实很难兼顾按时吃饭,早睡早起这件事,崔璀就会和她妈妈确认,“我每次胃炎犯了,你都会特别着急”“你是觉得每天都准时吃饭可以保护肠胃对吗?”她发现她的妈妈马上就放松了“对对对”,即便最后她的行为并没有完全按照妈妈想要的方向发展,但在很多时刻已经没有那么重要。至少在确认心意过程中做到了彼此相爱。
第三步,共建
这一步的目的是共同做出让双方都满意的第三方案,双方的需求都已经提出来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头脑风暴,提出方案,双方讨论协商,不断地优化,探索可能性,找到双方都满意的第三方案。
写在最后:
提问铲固然对于拥有共情力优势的小伙伴来说更有价值,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被情绪所困,我提问铲固然对于拥有共情力优势的小伙伴来说更有价值,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被情绪所困,我们可以运用提问铲,先将距离拉远2米,再通过“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主动走回1米,走到合适的温暖距离,人人皆可合作,我们不必相同,但是我们一定能从共情走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