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上一篇的里面,东仔提到了一个打造持续型学习团队遇到的痛点,为什么是痛点?小伙伴们听我细细道来。
东仔曾经并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在大学的时候,泡图书馆的频次也是非常少的。大概一个月去2~3次左右。在真正出了社会之后,我才发现这个社会的竞争压力,人文关系压迫着我们这一代90后。东仔在工作的第一年后,深刻的懂得了一个道理:要么往前跑、要么被淘汰!
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印证了我之前是认识,社会竞争,越来越激励。我慢慢开始有意识的开始扩展自己的知识,到最后感悟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持续学习”也是后来我当研发经理再到当部门经理一直强调的事情,并把它当成工作来进行。在原产线中的时候,这个工作大家还是很认同的,我们一起分享,一起探讨什么书很不错,什么内容能够投射我们的问题,里面的道理等等。但是当我把整个想法铺到整个部门的时候,我面临了一次失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说我在职场上最重要的蜕变是什么,可以用“换位思考”、“利他之心”这2个词来形容,这就是我为什么把标题命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人员盘点的那一篇讲到了我盘点部门小伙伴历史的绩效考评,当时的绩效还是比较多的问题,我那时候除了把问题梳理和把能量化考评的量化以外,还思考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绩效上去考虑让大家有一个提高?所以,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能把一些学习课程和学习分享加到绩效考评中会不会更有效?说干就干,由于我了解部门现有的技术路线和未来需要储备的技术点在什么地方,我就把这些知识点列为培训的课程,然后让爱学习的小伙伴去挑选或者让他们自己去提供一个想分享的课程,通过这个分享去带动部门对学习的主动性,乐于分享不但能够让人学的更快和更透,而且分享不光自己要懂,还要把别人讲懂啊。
这个想法萌生的之后,我在笔记本归纳了我的想法,把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怎么开展(起初是考核写博客和培训),怎么奖励分享的小伙伴都大概写好了思路。然后接下来就是拉着部门研发经理和一些做事做事非常给力的小伙伴进行讨论,想看看大家的想法如何。结果很显然,大家都不是很认同,虽然部分小伙伴没发表不认同的言论,但是从整体的反应来看,大家比较抵触这种方法。OK,既然大家抵触,那我总的了解为什么抵触吧。得到的是这些回答:
A:把个人学习加入绩效考核不好,而且没时间写博客
B:回家收拾规矩都已经很晚了,哪有时间搞学习,跟A意思相同
C:觉得这样强迫式的学习不好,每个人的规划不同,可能学习切入点不同(这个比较靠谱)
D:像这样安排考核次数的话,那不是每周都要去写博客了,写一个博客要花很多时间的,没时间(提取到一个点,一个博客要花很多时间)
......
总结:都不想把学习纳入考核而且没时间!这个时候我在仔细思考大家意见的同时,我也在提取大家说的点为什么会不愿意,应该如何制定。首先,每周写一篇博客肯定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写,因为写一篇博客是非常花时间的。那么关键点在于:想不想做学或者想不想做!
OK!既然都不想,换一种方法:选课题或者自报课题培训的方式,总有人愿意分享吧,OK,群里@所有小伙伴,把这些想法和奖励措施、绩效加分告诉大家。持续一周左右,部门几十个人,0人报名!
静下来了的时候,我反思可能是自己太着急了,着急把自己的想法强压到别人身上,有种强制给别人贴标签的感觉(不培训或者不愿意就是不爱学习的标签)。在此讨论和部门询问产生的结果后,我停止了这个计划,取消了绩效考评学习这项(除本身计划的产线培训外)。
--主动询问,了解原由
其实我知道部门里面有些同事还是非常爱学习的,知道利用空闲时间充电,有一个同事有时候加班会跟我一起顺路走一截,趁此机会我向他了解了情况,他告诉我:他自己在学习spring的源码,并且也深有体会,但是自己表达能力有些问题,普通话也不是特别好(典型技术男),所以你说的课程培训我也想,但是....OK,说到这里我明白了,于是我鼓励他,告诉他培训带来的好处,不光是巩固知识,还能在你的弱点项进行提高,让你跨越一大步。在一系列案例给他讲了后,他答应了回家做课题,预计10堂课,每周培训一次。好吧,总算有个人愿意分享了,还是很开心,不过没多久,又不行了......
他真的很认真很认真的在周末准备课题,为了把别人讲懂,他把源码的重要的意思都翻译了。而且还专门写了Demo演示。
第一堂课:7个人
第二堂课:6个人
第三堂课:5个人
第四堂课:1个人
这对一个努力去做课程的人来说无疑是个打击,第四堂课的时候,他告诉我只有1个人的时候,我让他把培训放到下一周,并且在群里给大家说,让大家多多支持。
继续培训:11个人
后来我们聊了很多,也发现了些自身的问题,培训的配图、语速、思维的连贯性大家是否跟上、实际开发中很少用到、源码可能太深奥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家愿不愿意学的问题。
但是从这两次的推动来看,有我的问题,也有人本身的问题。、
-- 总结
目前我们还是在继续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也是跟产线用到的东西相关,但是扩散面不是特别的广,而且培训本身是相互的,有可能是强制学习,也有可能是自我学习。
学习是个持续的过程,有些东西不光要以身作则,还要有特定的方法,这点我还是需要学习的。
如果有前辈们看到,感谢前辈们给予一点点建议,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