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而又玄的《生命之书》,读了这么多天,记住了:放空、实相、快乐、孤独、痛苦、摆脱、无为……但依然迷惑的很啊。
难道真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所以我先浅浅地理解一下,人要活在当下每个细节里,深刻体会每一刻,把每一瞬都当作第一次,永远抱着喜悦和好奇,做任何事都不去想太多,只管去做就好。
总结:别想太多。
这本书的观点与《老子》有些相似。回头有时间再去读读南怀瑾老先生的《老子他说》。
当心非常安静的时候,即使是一刹那,都可能产生一些了悟。实验一下你就会发现,当心非常安静的时候,便可能在一瞬间产生不凡的洞见——洞察到一幅画、你的妻小、你的邻居或是眼前的真相——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这种情况才会出现。这种安静的状态是无法培养的,刻意静心只会让心变得僵固。选自《九月六日:刹那的了悟》
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里丧失了爱,减弱了对美的感受力,也意识不到自己的残忍。我们变得越来越专业,也越来越无法统合。知识是必要的,科学也有它的位置,但如果心和脑全都塞满了知识,而痛苦的根由却没有深入地加以探索,那么生命就会变得肤浅,无意义。我们总是见树不见林,这种片面的知识根本无法了解整体的喜悦。理智永远无法看到整体,因为它是不完整的。选自《九月十七日:知识不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