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无所知的房地产

前记:

大家好久不见,今天写一篇我一无所知的房地产。为什么这么久不写文章?一写就写个这呢。先跟你讲讲我的心路历程。

前一个月,我无意间听了一个专家讲房价会不会涨的问题。以前我不太关注房子,觉得不是自己的事,也不用自己操心。但那个专家点燃了我的焦虑,他对房价给出了一个绝对的回答——房价肯定会涨,而且大家还会争先恐后地去买。

我一边听一边发热,赶紧盘算了下手头的钱,如果真是这样,我可能一辈子买不起我想要城市的房子了。

这还没完,之后每天我都被这样的焦虑所裹挟,专家的声音在我脑海中像幽灵一样,飘来飘去,时不时还拉上一段横幅恐吓我:”你永远买不起房了!“

恨得我直跺脚。

我最痛恨的不是房子上涨这件事,而是我不知道”怎么去分析这件事“,这才是真正的恐惧。因为无知,你只能跟着别人的观点走;因为无知,你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为无知,你只能做被收割的韭菜。

困而求知,后来我去听了很多专家的课,也看了一些文章,周末系统看了一本书,果然“学习让人安心,知识让人淡定”。虽然不一定都理解了,边学边写,边学边分享,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文章有点长,挑自己困惑的地方看就行。

关于房地产,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可能就一个问题——”房价到底会不会涨?“,这个问题很难,每个专家说出来的可能都不一样。与其百般求结果,不如直接学习专家的分析思路,自己学着当专家,用房地产的发展规律来说话。

本文的观点主要来自任泽平老师写的《房地产周期》,写于2017年,豆瓣评分 8.4 。任泽平老师是资深的经济学家,多年研究宏观经济、房地产。在去年12月,被恒大聘为首席经济学家,年薪1500万,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一时风头无两。他还成功地预测了很多房地产趋势,比如“一线房价翻一倍”、“经济 L 型”等。而且本书也很客观,很多结论都是来自数据,有严谨的推理分析过程,咱们可以参考着他的观点来思考。

一、房价涨不涨,我们究竟看什么?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周期,比如人的生命周期,出生到死亡;企业的发展周期,成立、发展、成熟、衰退;房地产也有周期,按照本书作者任泽平老师的总结是:

房地产周期决定因素: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通俗点来说,就是一个城市的房价,从长期来看,主要看它的人口数量有没有在持续增加;中期看的是土地拍卖的行情,因为这决定2-3年后的房价水平;短期呢,则看国家的金融政策,其中首付款比例、贷款利率,直接决定了人民愿不愿买房,多大热情买房。

理解了这三个因素,你可能会想到,那中国现在这么高的房价,是不是也和这三个因素有关?是的。我们一个个来分析,看房价是怎么被抬高的,尤其是一线城市,怎么做到只涨不跌的奇迹?

先说 人 口 

对于住宅房来说,人是最关键的,盖好了就是让人住的嘛。一般来说,中国人买房就两种:一种是20-35岁的首套房,一般用来做婚房,中国人大多数都认同,有房子才叫家;第二种是 35-50 岁为了改善买房,想换个更大的房子、孩子上学要换到学区房、或者往中心城区换等等。

一个城市的人口变化,取决于他的人口净流入量。如果净流入量为正,人们对房子的需求会越大,反之,要是人们都不往城市迁移了,房子自然也就卖不出去。那中国现在整体处于哪种情况呢?

根据美国、日本等国家人口迁移经验,一般会分为两个阶段:

(1)人口会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不同城市都在扩张,主要是靠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对应的城市化率在55%以下;

(2)大都市圈化:人口从农村和三四线城市,向大都市圈及其卫星城迁移,一些中小型城市人口增长变慢甚至净流出,而大都市圈人口会越来越多,集聚效应明显,这个对应的城市化率在55%-70%之间。这时吸引人们向大城市迁移,主要是大城市的产业升级,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而且还有很多公共优质资源,比如教育、医疗等。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也分别达到了 80.7% 、67.3%。

当城市化率超过 70% ,人口还会继续向大都市圈集中,服务业会占据主导地位。原因就在于城市本身的魅力。大城市比小城市更节约土地,更有活力和效率。

我们中国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还只有 17.92%,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崛起,2016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 57.35%,城镇人口从 1.7 亿增加到 7.7 亿人。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30年时,中国的城市化率还有可能增长 10% 以上,达到68%。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都有很多增长的空间,预计北京、上海总人口将超过 3000 万。

这里有个小插曲:根据这样的城市发展规律,作者发现了现有城市化战略的一个错误,政策是这么说的“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以北京为例,根据最新出台的政策,政府希望在2020年把常住人口控制在 2300 万人以内,这严重违背了城市化规律。

如果政府非要这么做,可能会导致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人口增长,但是土地供给不足,房子不够买,造成房价泡沫;而三四线城市土地供给过多,导致房子盖了没人买,变成库存。

那怎么办呢?简单来说,少就补,多则减,一线城市多增加一些住房用地,并且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严厉打击炒房团,稳住房价。

总之,因为中国近几十年来,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引发了对住房的强烈需求,再加上经济的腾飞,居民收入的提升等,抬高了房价。

当然,房价的提高,光看人口因素是不够的,人口是从长期来影响房地产的需求,中期主要看土地,因为土地决定了供给。

下面接着来说说 土 地 ,看土地是怎么抬高了房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土地一直是国家所有,从政府出供地计划开始,也就是每年地方政府要出一个供地计划:今年供地多少公顷,多少用于公共设施、多少用于住宅等等,然后政府对土地进行招拍挂,开发商拿地、开工,再到预售或者竣工待售,这个过程需要 2 年左右。这也是为什么说土地是房地产中期的关键因素。

而决定房价高低的环节就在“招拍挂”环节:招标、拍卖、挂牌。这些看似透明的方式,但却不断地推高低价,产生“地王”,也就是开放商用天价拿到的地,这些土地成本又会计入房价里,造成了高房价。

这么”猖狂“的行为,为什么地方政府不管管呢?因为背后受益最大的就是地方政府,房价的六成都归政府所有,企业占三成。2014年有数据统计,关于土地的收入,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35.64%,可见是地方政府极其重要的命脉。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不多说了。

从土地角度来看,主要是高地价,造成了高房价。这是从供给层面的影响。但毕竟土地供给还有个 2 年周期嘛,还不足以让老百姓日夜都担惊受怕。最影响房价短期稳定的就是金融政策了。

那么 金 融 是怎么让房价波动不已的?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

房地产泡沫大多数受低利率和充裕流动性推动,而房地产泡沫破裂大多因为加息和流动性收紧。

你可能没看懂,我也看不懂。查了半天资料,大概是这么理解:

利率你应该熟悉,一种是贷款利率,一种是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越低,人们贷款的成本就越低,越愿意贷款买房;存款利率越低,人们越不愿意把钱放在银行,一般会拿出来消费。流动性指的是由房子变成现金的能力,也就是房子买卖的难易程度。大多数人会根据这两个政策来决定买不买房。

如果政府希望人们多买房,就会降低存款和贷款利率,鼓励人们把钱都拿出去买房子,这时市场上的资金就比较充裕,流动性也很好,再加上政府可能会降低首付比,房产交易自然也会更频繁,房地产商就会拼命拿地、盖楼,如果都是正常的需求和供给,市场会持续繁荣,不会有泡沫。但有些人会趁机投资多套房子,哄抬高价,低买高卖,给市场传递出一种虚假的需求,房价大涨,然后房地产商会继续盖楼,导致房地产泡沫:房子生产太多了,供给大于需求,房子卖不出去了。

“既然是泡沫,一触自会破”,为了经济重回正常轨道,这时就需要戳破。一般政府常用的手段就是:持续性的加息,让资金都回到银行里,减少市面上资金流动,房地产交易也更难了,房价自然也跟着大跌。”大浪过去,就知道谁在裸泳了。“这时多出来的房产库存,就只能等时间慢慢消化了。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还是1993年的海南,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刺破了泡沫。

二、现在中国的房地产有泡沫吗?

目前是有的。虽然这几十年房价持续上涨,一部分都是因为城市化进程、居民收入提高等增加的需求,但同时里面也包括了过多抬高的地价和金融政策影响,尤其是 2014年到2016年这次房地产上涨,主要还是靠金融政策刺激带动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列出了很多条证据,比如:绝对房价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香港的房价全世界排第1,深圳、上海、北京分别是第7、8、13位;房价收入比,全球房价收入比最高的10个城市里,北上广深纷纷在其中;还有库存、租金回报率、房屋空置率等等,你要是感兴趣,可以详细再研究。

既然有泡沫,那么我们可能会成为接盘侠吗?房子到底还要不要买呢?

这个可能谁也不敢保证怎么样,我问过很多业内人士,谁都不敢给准信,包括本书的作者,毕竟短期内的房价受房地产政策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如果你是刚需买房,影响还是比较小的,一方面本来就是用来住的,另一方面是长期来看,中国城市化还在继续进行,10年内大家对房子普遍还是有需求的。

总结一下:

要想分析房价,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国家金融政策。那知道了这些,我们能不能预测房价会不会涨呢?可能谁都没办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不过其实光知道涨还是不涨,也并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大多数人缺少的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能分析房价的思路。因为买房这件事,就像有首歌里唱的一样:“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自己做决定,就需要自己能静下心来细细分析和琢磨,琢磨自己的需求,琢磨房价的变化。

当你有了一些思考的角度,下次当你看到国家出了一个新政策,比如加息、或者降低利率、提高或者降低首付比等等,你就能理解国家动作背后的意义何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才是这篇文章的核心所在,如果能在思路上有启发到你,那本文也就值得了。

最后分享一个牛逼的案例:

我们知道,基本上每个国家房地产都有泡沫,但是有个国家却独善其身,几十年来房价一直非常非常稳定,持续30年来房价基本没涨,平均的涨幅只是 1.5%,它就是上届世界杯冠军,这届小组赛差点出局的德国,被称为房地产中的奇迹。想知道为什么吗,去查查吧,一搜就有。

如果在看的朋友是房地产专家,欢迎来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日精进打卡第218天】 【知~学习】 《六项精进-大纲》2遍 共0遍 累计420遍 《大学》2遍 共0遍 累计4...
    黄于峰阅读 89评论 0 0
  • 她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勤奋努力,深受老师喜爱。按理说学习好的人,人缘都还好,可她的人际关系却差。她不善于交际,喜欢...
    段卿雪阅读 203评论 0 0
  • 当年第一次看《喜宴》时是什么感想,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李安电影难得有这样轻快的风格、皆大欢喜的结局。如今再看,大概...
    damyata阅读 613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