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赖永萱老师11月20日凌晨走了的时侯,已经是21日的上午了,想去见最后一面的,终于成了遗憾。及至下午赶到其家的时候,其子承江说已经送走了。
在我看来,赖老走的并不从容。那是在海军南部战区第一医院躺了近二年后,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眷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他曾经热爱着的世界。
家里墙上毛毡板上还挂有未画完的画作,桌子上的30米长卷宣纸刚刚展开,毛笔架在画版的颜料盒上,原计划在长卷上绘制"江山万里图"的,却突然走了,走得那么匆忙。
对于一个追求艺术的人来说,所有的对未来的设想都被划上了一个句号。人不能永恒地存在这个世界上,但精神是可传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正是由于有像赖老这样对艺术执着追求的人,才有了我们可以认知和了解的灿烂历史画卷。
翻看赖老的旧作,一切历历在目。其篆刻的视频一直存在我的手机里,作为学习参照的资料。有人说,"人生苦短,皆为过往,何必执着"。但生活中就是有这样执着的人。因为执着,才得已有让大家欣赏学习的艺术作品。
诗书画印伴茶香,人生至乐。赖老的书画印,深深地影响着我。受赖老师的影响学习篆刻的我,虽未成正果,但入了道,还是要继续走下去的,因为从方寸之间的取舍艺术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现在我想要做的,就是把赖老生前所刻之印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告慰赖老的在天之灵。
记得赖老初次见面送给我的一幅书法作品是"惜缘",意谓珍惜彼此的缘分。赖老作为纳西东巴文资深研究员,用纳西东巴文写的书法,让我激动了许久,在湛江还是第一次见到用纳西东巴文进行书法创作的。
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北京古井画院院长、中国人文绘画研究会会长王少华先生曾说:"得遇赖老吾之大幸,在我眼中,先生乃德高望重之长者,乃淡泊名利之贤士,人生修为品格已达化境。无欲故无求,先生作画可谓`大相无形、大似不肖'。人品既已高,画品不得不高。"
诚如斯言。无论是反映红土地上的古民居,还是描绘传统文化的"傩舞"画作,乃至"为江山立墨"的山水情怀,人物写生,其巨作、小品,脱俗厚重,皆源于自然生活而超然自然与生活。赖老创作素材广阔,足遍大江南北、三山五岳,其观物景之细微,悟道法之造化,为人之谦和,是吾等穷学难追之贤。
湛江古越书画院执行院长、书法家、收藏家郑吟先生总结赖老的艺术人生说:"伫立于赖先生的山水画前,仿佛感觉到是他用手中的毛笔拂去人间的喧嚣和嘈杂,拂去狰狞与尘埃,使人的心灵回归于简朴与幽静,回归于纯真与淡泊,他饱满的构图温润而厚重,崇高而博大,给人幽深宁静的美感享受和无穷的遐想,既有飘逸洒脱灵美之姿,又有绵绵不断的气脉与铮铮风骨″。
有人说, “艺术是我们这些必朽的人类想留下点不朽的东西” 。赖老走了,但他的艺术还在,他的书画印作品的传承,将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为记。楚天风撰文并摄影。2019年12月26日于港城楚风堂
注:以下为赖永萱老师部分篆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