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考的最后一天 ,结束了今天考试的你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修整2个月就可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学,这是许多人第一次远离父母,远离自己熟悉的城市进入一个半社会化的状态,这是属于自己独立支配的一大段宝贵的青春时光。
我从大学走出社会有10年的时间,回过头去看,是可以分享给大家到底要怎么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一)大量广泛地阅读
在工作后想有大段的时间来阅读是不容易的,即使有时间阅读可能要优先考虑的是解决当前工作上的问题, 大学的逛街, 侃大山, 打游戏的时间全部都用到阅读上面,这将使你终生受益。
很多人并没有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包括我自己阅读习惯也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之所以大家不愿意读书,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从阅读这件事情上得到好处,没有从阅读这件事情体会到快感,毕竟现在刷刷抖音看看小红书快感来的更加迅速。
曾经我有过疑问,读书真的有用吗?在我还没有找到答案之前, 我却笃定地相信了96岁查理芒格的话:“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
巴菲特,扎克伯格,比尔盖茨都是阅读的践行者,尤其是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坚持每天阅读1小时,1周阅读一本书,1年大概阅读50本书,还特意建立了他自己的读书博客 每年在上面和大家分享和推荐他读过的好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从书中发现自己思想的影子,某些想法曾经在大脑中出现过, 这些作者帮我写了出来,加深了我的理解更常出现的是作者的想法比我更好更高明, 这样我的思想就被拓宽拓深了, 这就是近段时间感受到的读书的好处之一。
这些年我开始对中国发展的趋势有所兴趣,实际上就是我想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 想在对的地方选择投资房子,最近读完了陈虎平的城市化进程,继续阅读翟东升的《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和逻辑思维的《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维迪亚达.苏莱普拉萨德.奈保尔的《印度:受伤的文明》等等;
我试图从不同的书中去寻找我想要的答案, 带着问题去读书, 在不同思想中碰撞进而找到答案, 形成你自己的思想,这个过程很有趣, 这是我最近能感受到的读书的好处之二。
(二)广交朋友, 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软实力
如果你身处名校,那你周围一定聚集了许多聪明的,值得你学习的人, 这些人也许会成为你的朋友, 也许可能将来会成为你创业上的合作伙伴, 也许将来在某个时候给你内推一个岗位。
大三的时候, 我来广州的一家知名的德资企业竞争一个实习生的岗位,就在我面试的过程中就了解到, 当中的面试者很多都是师哥师姐介绍来的, 这个德资企业里有广外, 广工, 中大几个大学派别,大家都介绍自己学校的学弟学妹进来, 壮大自己的队伍, 大学时期的人脉可能会在未来无意之间帮助到你。
我的家庭背景很普通,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从小没有参加过很多的社交活动,加之我性格内敛安静,比较少朋友,对比周围的同学朋友出生于官二代家庭, 往往交际能力就比我强许多, 甚至人非常精明, 这里并不是提倡大家都要变得精明, 提倡的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储备自己的人脉, 这个交际的能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习得的技能, 是一个熟能生巧地技能。
大学时期我们就可以尝试多交朋友,多参加社团, 在人际上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慢慢你与人相处就会越来越自然, 越来越从容。
(三)积极地探索自己的潜能, 发掘自己的兴趣
许多粉丝在和聊天的过程中都透露了自己对未来的迷茫, 对自己未来所能从事的工作迷茫, 甚至对自己所在专业未来工作需要的技能迷茫。
许多人迷茫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对自己了解不够,不清楚自己的优势, 正在念大学的你, 可以利用 MBTI职业性格测算( 全球最为著名和权威的性格测试),评估一下自己或者说是让你更加了解你自己。
结合未来你可能会从事的职业, 去咨询身处这个行业的人,去了解这份工作的工作内容,是否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升迁的通道如何?
根据你即将进入的岗位去前程无忧,招聘网站上去看这类岗位人才的要求, 我们有哪些证书会比较有优势, 哪个技能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 在大学里积极地打造自己应对工作的基础技能。
如果你在大学能够顺利完成了自我的探索,初步确定你的职业方向并且具备初步的技能,我敢保证你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