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轻的时候开始爬泰山,到现在也不下十次了,可谓“多次登泰山,次次景不同”。今年登泰山赶上了下雪。早已预定好的行程,不想有改动,于是冒雪前行。
到了山脚下,雪停了 ,凛冽的风呼呼的吹着。仰望泰山,高入云端。心里有点打鼓,孩子们却是精神十足。受到孩子们的鼓舞,大人们也来了精神。
以前都是走红门这条线路,这次想改变一下,从天外村沿着环山车道开始走。因为对路不太熟悉,加上天气不好,人也少,我们一路走一路问询。兜兜转转,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中天门。
从中天门往上,人稍微多了一些。我们一边走一边说说笑笑,更加上今年孩子大了一些,路上不需要我们太多的关注和照顾,反而时不时的给我们打气。并不觉得很累。
过了中天门没多久,雪又开始下了起来,不是很大,伴着呼啸的山风,让人倍感寒冷。石阶越来越来越陡峭,再加上上面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雪花,脚底下有点打滑。我们小心翼翼的往上爬,孩子们还时不时的手脚并用。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在比较陡峭的石阶上爬上一段。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爬山”了。
下午六点半左右到达南天门,天已经黑了下来,朝山下望去,城市里的灯光已经星星点点的亮了起来。雪却下的更大了,在山顶一些铺面灯光的照射下,像是从空中洒落的碎纸片一样随风飞舞。旁边站着三三两两的人在那里招呼需要住宿的游客。本来要逛一逛山顶夜景的,大家都是又累又冷又饿,于是直接去酒店住下了。
第二天早晨,天晴了,太阳羞羞涩涩的不肯出来,大家都等的不耐烦了,纷纷下山。我们却径直往日观峰上走。到了峰顶,云雾突然散去,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巨大的岩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反射出耀眼的光。岩石上的雪花在太阳的照射下看上去晶莹剔透,像散落的钻石铺在上面。放眼往山下看,好一幅“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的美景图。
我们在日观峰拍了很多日出的照片。然后沿着悬崖边上的小路往玉皇庙走,崖边上一块高耸的岩石上刻着一首打油诗:
太阳大如斗,群山皆抖擞。按剑又狂歌,立马大关口。
似乎看见一位侠客在倚山观海,那豪迈的气势跟泰山融为一体。
从玉皇顶下来逛了逛天街,太阳已经升的老高了,天街上游人如织,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不紧不忙,左看看,右摸摸,悠然自得。云朵就在头顶飘来飘去,湛蓝湛蓝的天空看上去辽阔无边,真让人有一种在天堂逛街的错觉。
吃完早饭,我们便整顿好装备,开始下山。太阳暖暖的照在山上,上山的行人开始多了起来,往下面望去,行人如同密密麻麻的蚂蚁爬行在一条蜿蜒的长带子上。下山就快多了,我们一路走,一路拍照。昨天还裹着厚厚的羽绒服,今天就得穿T恤了。山上的天气真是瞬息万变,让你琢磨不透。
泰山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不管是寒风凛冽的冬天,还是热浪滚滚的夏天。泰山都用那宽大的胸怀迎接着一批批仰视它的人们。在人们心目中,泰山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因为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十三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二十四代帝王遣官祭祀七十二次。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二十余处古建筑群,两千二百余处碑碣石刻。 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用一首《泰山颂》来总结一下对泰山的感觉最为恰当不过了: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