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被逐,实际上只是抄检大观园的一部分,晴雯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
晴雯被逐前,宝玉偶遇了同样被逐的司棋,司棋向宝玉求情,宝玉却爱莫能助。此事即为一个伏笔,也同时给了宝玉一个暗示:这些或相貌风流,或真有私情的丫鬟,无论如何,为了贾家的名声,为了防止她们真做出有伤风化之事,你贾宝玉都无权干涉,这是王夫人的命令。
由此可见,一心念佛的王夫人是面善心狠,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即雷霆之势。正是因为对王夫人抱以是个善人的错觉,宝玉一开始也只认为是“王夫人过来搜检搜检”。然而王夫人知道宝玉定会求情,所以也不搭理宝玉,处理晴雯、四儿、芳官更是迅速,从宝玉赶回怡红院,已拿了晴雯;随后与四儿、芳官更是话不过一句,连茶也不吃就处理完了。
临走时王夫人对袭人麝月撂下了狠话:“你们小心!往后再有一点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饶。因叫人查看了,今年不宜迁挪,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净。”文中也说了,“但王夫人盛怒之际,自不敢多言一句,多动一步。”宝玉之所以无所作为,一是迫于王夫人之威,二是想到有人告了密,料必不能挽回(其实他怀疑过袭人,只是苦于无证据外加旧日情面),三是怕王夫人一气之下把身边的袭人、麝月等丫鬟一并赶走,累及无辜,四是袭人劝其对晴雯回来抱有一定希望,认为可事后再想办法。
然而,王夫人是铁了心的,晴雯之病尚未好(可见袭人之语掺假,未知是真心安慰宝玉或要置晴雯于死地),一夜而逝,宝玉唯一能做的只能去探望她(实际上晴雯已暗示自己不久于人世),在死后为她写悼词。
抄检大观园其实是王夫人所代表的封建保守势力对大观园的一次清洗,暗示了宝黛爱情无论如何也不被其认可(观念不同)。晴雯未必和宝玉有爱情,但却是活生生的例子,这种压迫,宝玉无论如何也反抗不了,这便成了悲剧,命运不为自己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