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大学毕业即有工作,甚至毕业可以改天换命。
几十年后的今天,这招不灵了,毕业难找工作,毕业即失业。已是普遍现象。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
2000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95万,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0.74%。
2006年,毕业生为400万,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37%。
2010年,毕业生为575.4万,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8.73%。
到了2022年,全国毕业生总数突破1000万人。
现在,全国共有大学生约2.91亿人,2024年,预计毕业生达到1179万人。
其实早在2006年,就只有一半的人能去所谓的白领岗位,其他人则到了基层单位做灰领或蓝领工作了。
之所以工作难找,除了人数上的变化外,择业观念才是致命的。大部分人都想把自己活成想象的模样。也都想活成父母、亲人希望的样子。
这个样子是什么呢?
可能就是20多年形成的观念,大学毕业就能找到一个相对应工作。这种思维直接把学业同就业挂钩。导致希望越大,落差就越大。
当现实把读书人心里那点唯一的尊严击破时,很多人都破防了。甚至无法接受。
在这大学生比土豆还多的年月,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毕业只意味着面临更残酷竞争。
当长衫不再耀眼,索性就当没穿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能养活自己的都是好工作。让比纸还薄的脸面尽快变成铜墙铁壁。
对未来目标有帮助的都是好工作。用时间换空间,学技能、扩圈子。
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有了这个心态,还担心没有工作?还担心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