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9 读《孔子传》

   第二章 三十而立之  第一节大学之道

    立不仅是职业,孔子二十岁时就有鲁国国君鲤鱼之赐,由被人拒之门外到被国君看重,到别国的国群向他请教兴衰事宜,足见他的成长。在他研究的领域内早已闻名天下。

     而真正能人“立”的是什么呢?不是学问,不是成就、财富。书中所指是价值观。而我以为是内在的格局、精神世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人格独立、心智成熟。

  教师职业先河:

  孔子开了先河,以治学、教学为生、为职业、为事业。所以有了老师这个职业。

    温故知新:温故是学习,是前人的经验,而知新则是思考、是探索、是思想的再加工、是创造性思维。能够温故而知新,则可以为师矣。而学费是对老师劳动的基本的认可。

   圣人之学即为大学:

      大学即圣人之学、君子之学,是做人的学问;而小学则是技能之学,职业之学、生存之学。大学教人明是非,有大格局。

     故而大学、小学要并重,如果没有了人生的方向,就没有了好好学习、考好成绩、好大学的动力了。

     有教无类:让专属士大夫阶层、专属贵族的 教育走向了社会各阶层,平民化。两千年前,孔子让贵族教育平民化,而现在,却有人把教育贵族化,而现在的贵族却不是真正的贵族,而是富族,亦是有教无类,只问学费。孔子有知,不知道做何感想呢?

   因材施教:教育的规律即是高者抑之、下者补之,是尊重个性的,教育心理学有“最近发展区”就是在人本来的基础上略作提升,是教育可以达到的,太高够不上,太低没意义,把握好这个度并且按照各个学生的资质施以教育是教育者一生的课题。

  成人之美 

   助成人的美德,是孔子教育的目的。

兴趣了教人诉讼的私学邓析的故事。为了打赢官司不分是非,立场因人而宜,为了成事而成就了别人的恶行,成人之美 与成人之恶。决定了这个教育是不是有未来,孔子教 而估则仕,51岁为官做宰,而邓析因扰乱国家秩序终为子产所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