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到家,发现孩子在折纸。我跟他聊了几句,他神秘地对我说:“妈妈,我有个秘密,你想知道吗?”这是他的一贯做法,每当做了错事怕挨批评时就这样。如果我回答“不想”,他就会哼唧抗议。所以这次我兴致满满地说:“我想知道,快告诉我吧。”他说:“我困了。”他是个睡觉困难户,每天挣扎到很晚才睡。今天确实有些不寻常。我回家后观察到他多次揉眼睛,种种迹象表明他确实困了。
我随即停下一切活动,带他进卧室关灯哄睡。照例进行睡前卧谈,他分享了学校的见闻、自己编的故事和想问的问题,中间也夹杂着遇到的困惑或伤心的事情。话题天马行空:从眼前的哄睡谈到原始人有没有性别区分,从10以内的加减法谈到人为什么会死。他的思维异常跳跃兴奋,小脑瓜里的想法不停地蹦出来。从八点多一直到十点,虽然他的哈欠一个连一个,却依然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在说过很多遍“这是最后一个问题”后,我下了最后通牒——这真的必须是最后一个问题了,他才渐渐安静下来,但心里似乎仍有些说不上来的小委屈。看着起起伏伏的小背影,我翻过身抱着他,轻轻拍着,翻来覆去几分钟后,终于听到他沉沉睡去的呼吸声。
五岁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再加上“小话痨”体质,强烈的表达欲驱使他想要不停输出;他也是个敏感宝宝,能敏锐感知家里的氛围变化以及学校老师无意的话语。今晚他提到的事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过去或现在正困扰着他,需要妈妈解答或安抚。往常我因琐事缠身而缺乏耐心,身边人也因种种原因未能倾听,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这些困扰他的小事不停累积,在小小的身体里发酵,让他身心不适。今天我静心陪伴,让他一股脑地全部表达出来,他心里想必更踏实了些。细细回味他说过的话,我惊觉他长大了:他在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表达想法;面对未知,他有着满满的好奇心;面对友谊,他有着足够的主动性与热情。只是他太小了,有些事情尚无法自我理解消化,需要家人的帮助。
《父母的觉醒》一书中提到:“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吗?我能做到每天都在心里为孩子开辟一个空间,并且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吗?”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在孩子面前沉默下来,摒除一切干扰,将自己调整到一种好奇而愉悦的状态。作为最亲近的家人,我需要为他留出专属的空间和时间,好好倾听那些来自他内心的声音。
用心倾听只是走向相互理解的第一步。他所困扰的许多事情,其实也同样困扰着我,比如何为真正的友谊、人际交往中的边界、生老病死与生命的轮回等。我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成长,实现自我突破,才能给孩子更好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