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节 二维囚徒与三维缝合师

可就在大家沉浸在修补烂面的成就感中时,陈建明却越来越煎熬。

他对3D分模提不起兴趣,每次看到复杂的曲面重建就皱眉,甚至说“一动PRO/E就头痛”。我们围在一起讨论怎么优化一个倒角或加强筋时,他只能默默退回自己的电脑前,继续画他的2D组立图。

他像是一个活在平面世界的人,三维空间对他而言,始终是个转不过去的弯。

试用期还没满,他就辞职了。后来听说,他在离泰瑞不到5公里的一家台湾设计公司找到了新工作,专职2D排位和拆散件图。工资不错,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再也不用碰PRO/E了。

有趣的是,后来泰瑞忙不过来时,偶尔还会把一些模图设计外包给他们公司。有一次,我甚至在一叠外来图纸上看到了陈建明的签名,字迹工整,就像他当年画的组立图一样,干净利落,没有一丝多余的线条。

或许,有些人天生就适合活在二维的世界里,而三维的烂面,就留给我们这些愿意折腾的人来修补吧。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正如我后来不愿意跟进PRO/E2001升级到野火版、Creo版的原因,大抵像陈建明,宁愿守着老旧的AutoCAD画2D,也不愿碰花哨的3D分模。有些东西,一旦用顺手了,就再也容不下替代品。

2001年9月,CNC加工中心的编程师傅李军突然离职,他的徒弟徐谨介绍了一个江西赣州人刘善为来接替。那时候,泰瑞的模房还算稳定,谁也没想到,在这个月,美国911事件爆发,全球经济震荡,订单锐减。泰瑞作为一个配件加工及供应厂商,自然会受到影响。

10月份,为了节省开支,公司决定在徐谨和刘善为之间二选一。郭经理其实更中意刘善为,技术更扎实,思路也更灵活。但刘善为这人讲义气,知道徐谨是介绍他进来的,主动申请离职,把位置留给了朋友——听说徐谨刚买房,需要每个月还房贷,比他更需要钱。

那段时间,公司紧缩,设计组的人手也没补上,模房的气氛有些压抑。直到2002年初,公司梁副总接了一批空调内机的模具制作,情况才有所好转。

因为这些模具都是大型模具,模仁都是长且深,徐谨加工是按照传统方法加工,刀具不够深加工不到位的,就做铜公放电打出来,结果是铜料太费钱且不说,光一个铜公放电的时间都要三天多。类似这种铜公一套模有十多个,光放电的时间就超过一个月。通常一套模具的制作时间,包括设计时间,总共就是30天左右,像这种大型模具最多也只是加多10天,总计也不会超过40天。

郭经理急得直拍桌子:“这进度怎么交货?!”可徐谨已经尽力了,他习惯传统加工方式,对高速铣削和深腔加工的经验不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