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抽出时间看了王君老师的课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很感慨名师讲课的大胆创新。
朗读指导一直是我的弱项,七年级上册很多课文又都明确提出了朗读要求。但是用朗读的方式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还是觉得挺佩服的。
按照设计来看,王君老师的这一课应该是第二课时,没有与考试、答题技巧的的挂钩,但是与孩子的兴趣、能力挂钩,绝对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堂课中两次出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从 到 呢? 一次是最初理解,一次是最后升华,让孩子自己感受到自己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加深。
同时用自由读谈理解,合作趣读谈对任务的理解,补充读让学生体会“美女蛇”故事对童年鲁迅的吸引力等各种读的方式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也许常规课,我们谁都不会这么讲,但是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的方式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后我也要在我的课堂里运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今天上完了《济南的冬天》,虽然也让学生朗读了,但是形式太单一,无非自由读,齐读,课堂形式太单一,其实也可以让学生读出美感、读出温柔、读出闲适……也可以合作读,补充读,读出本文的情味,有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