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说:这是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
全民写作,意味着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让更多的人看到。
以前我们也经常将自己的“胡思乱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不过更多的是以日记的形式。并且为了保护自己内心的小九九不被人看到,我们还常常用一些能上锁的日记本,即便没有加密措施,我们也会在日记本的首页写上四个醒目的大字“翻者必究”。
对比现在,更多的人是将“日记”挪到互联网上,生怕别人看不到、get不到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不但不用担心翻者必究,还鼓励你分享点赞。
现今环境下,人们的自我表达欲望越来越强烈,人们都更加关注自我,而非他人。这很容易理解,在如此高压的生活状态下,我们能顾全自己已经很难了,哪还有精力与心思聆听他人。一个越来越外放的世界,一个越来越内向的社会。
为何写作?
三年前,通过一个熟识的朋友,我加入了一个尚在起步阶段的公众号原创群,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写作。
朋友之所以介绍我入群,也是缘于我时常在QQ上发表一些“煽情”“文艺范”的说说,偶尔还会写上一首短诗。后来这些短诗和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都悉数交于公众号整理发布,然,阅读者寥寥。
而我,向来不知道如何写作。我写小诗,是因彼时的感情所至,流渚笔端。不曾学过作诗的技法,只是读过为数不多的几位诗人的作品而已。我写文章,只因有了一个想法,想好了开头的一两句话,接着就顺着思绪将内心的想法敲打出来。
虽然群主常常激励我们要坚持写下去,而他自己也言出必行,一直坚持打理着那个没有丝毫起色的公众号。
但当时的我更倾向于阅读,而非写作。我认为没有足够的输入,是输出不了一篇优秀的文章的。
但偶尔也有表达的欲望,再加上公众号的约稿压力,我也会乖乖的坐在电脑前,花几个小时憋出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这些文章中,满意者有之,不满意者为多。
写的是什么?
坚持写下去!可是我是否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呢?
从体裁来看,除了短诗可让人一眼分辨出来,其余的文章,我自己都决策不了它的文体究竟是什么,散文?杂文?随笔?短篇小说?又或者根本就是毫无章法?索性,我将自己写的文章都归入杂文一类罢了。
写作都要有写作对象,也就是面向的读者群体。而我写的文章更倾向于写给自己看。既然是给自己看的,那么有必要在公众号平台上发布,好让人人皆可阅读评论吗?
此前我自认为写的是一篇完整的文章,由几个长短不一的段落组成,可是公众号发布时总会将其拆解成仅由一两句话组成的一个个小段落。对此我常有怨念及疑惑,因为这不是我印象里一篇文章该有的样子。除了散文诗,在文学作品里恐怕还找不到这种形式的文章吧。
当然,后来我才了解到,这是属于自媒体的特点,这样的排版有利于“百忙之中”翻阅订阅号的我们快速浏览完一篇文章。现在的人们大都没有耐心完完整整的看完一篇文章了。
为什么停止写作?
我对写作这件事越来越困惑。
我试图从一本名为《文心》(叶圣陶、夏丏尊著)的书中寻求答案,却貌似找错了方向。
我曾混迹于简书一段时间。简书曾经作为一个优质的创作平台,培养涌现出了很多有才华的写作者,只是近一两年,简书的发展颇让人失望,一步步堕落成满屏充斥着“文字变现、月入过万”,甚至一篇纯娱乐八卦都能占据首页的鱼龙混杂的网站。
转型与没落的简书更是让一个初识写作的小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于是,有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没再写过一篇文章。虽然有时仍会有一些想法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因为对自己要写出来的东西充满怀疑,因此迟迟未下笔。
停止写作,但未放弃阅读。我相信,我现在遇到的种种困难与疑惑,都能在书中寻找到答案与出路。
写作的不同含义
鉴于自媒体的发展,如今我们在谈论写作的含义时,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理解不一样了。
卡尔维诺在其《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一书中曾经谈论过:在未来更加繁忙的时代,文学应该像诗歌或思想那样高度浓缩。
但对比当下我们所接触到的文章写作,无一不是冗长而赘余的。虽然每段只有一两句话,但一篇文章下来,竟有几十个段落组成,还经常穿插以图片缓解视觉疲劳,就比如你正在看的我这篇文章。而这与我们学生时代了解的文章形式有很大的不同。
我并不是说现今这种文章不好,而是要将它与我们以前所了解的写作含义区分开来。
因为自媒体不是文学。那么自媒体的写作必然有别于文学写作。
其实,我们的生活是离真正的文学很遥远的,唯一的联系恐怕就是你手中那些知名作家们的作品。曾有人说文学是越来越精英化、高端化,想来也并不无道理。
如今,我们日常接触最多就是自媒体,尤其是公众号。虽然人人都宣称自己是在写作,其实只是一种写的行为而已,确切的说是写文字。
搞明白这一点,我的写文字路程倒可以继续走下去了。
虽然不是真正的文学,但自媒体还是给这些爱好文学的人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想法的平台,目前只有通过这种形式不停的锻炼自己,才有希望打开真正的文学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