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成本=书价+时间成本。
书价高吗?
我们在选购图书的时候,往往把成本支出的焦点放在书价上,在这个吃碗面都要20元的时代,一本书二三十块的书价,kindle电子书可以1毛钱甚至免费。
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选书花费的时间+阅读的时间+误读浪费的时间
选书花费的时间
假设你月薪3000,每月工作21天,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你的每小时价值18元。当然,如果你的月薪更高,那么你的时间价值就更高了。以我的历史经验,在网上搜索一本免费电子书的平均时间在半小时,并且找到的书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扫描版的质量甚至让你没有阅读的兴趣,免费的背后,我们要承担的是极其不舒服的阅读体验。
加上这些电子书一般没有目录,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制作目录,这么算下来,免费电子书的成本远超直接购买的成本。
与其在网上花费大量时间去搜索免费书籍,还不如直接购买正版书籍。
阅读的时间
一般人阅读速度500字/分钟,一本15万字的书大概需要5小时。这是阅读必不可少的一个成本,能够减少这部分成本的唯一前提是你有大量的阅读基础。拿到一本书,扫过目录后,发现只有部分章节的内容可能对你有用,拿只需要有针对性的阅读这部分内容即可。这样才能降低阅读成本。
误读浪费的时间
不是每一本书都有读的价值,多读一本坏书,便少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坏书更有可能误导你的思维,这比不读书还要糟糕。别林斯基将书籍分为四类:一是值得精读的,二是可供参考的,三是没有参考价值的,死侍误人子弟的。前两类才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阅读的,后两类是应该抛弃的。
选书的标准
甄别坏书比推荐好书更难,如何选择一本书呢?建立自己的选书标准,能够过滤掉坏书,巩固并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那么你的选书标准是什么呢?
我的评价标准
- 一星:内容没有新意,翻阅即可。
- 二星:有我未知的内容,可以细读。
- 三星:有未知的内容,构造的逻辑体系是完备的,需要反复阅读。
豆瓣图书评价
- 5分(力荐):对自己目前有较大帮助,能建立或大幅改进某一个部分的框架和知识,需要反复阅读和精读的书籍。
- 4分(推荐):推荐阅读。对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很好的补充和扩展。会放在待办计划,定下时间进行重复阅读,一定要做笔记的书籍。
- 3分(还行):书中的一个部分内容值得学习。
- 2分(较差):有用的非常少,只是翻阅就可以。
- 1分(很差):基本没什么用,都是复制剪贴过来的东西,甚至还有差错。
网友的评价标准
- 能够让人看后明白一点它在说什么,那是一本合格的书;
- 能让人饶有风趣地读完,掌握其基本意思,那就是好书;
- 能启发人思考,让人由此而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产生了新角度,那么这本书就是一本具有开发能力的上好的书。
某图书编辑的荐书标准
我的评价主要基于三个维度:立论、内容、受众。
- 立论是指书籍的主题是否关键、作者的写作动机、作者的问题意识以及相关解答等。
- 内容是指论证、描写或叙述是否精彩。
- 受众是指该书可以使多大范围内的读者收益。
只有立论高、内容好、受众广这三点同时具备的时候我才会给予“力推”评价。因为,我评价的立场并非是判断一本书对思想史的发展有和影响,而是一本书对大众和当下社会可以产生怎样的影响。
每评价一本书的时候我都会写书评,书评的第一句话都是对该书的受众进行描述。当一本在思想史上极为经典,但受众很小的时候,我会给出“推荐”评价。也就是说,当三个维度满足两个维度的时候,我会给出“推荐”。
当只有一个维度十分优秀的时候,我会给“还行”。因此,我所评价的“还行”在别人的评价中所排的档次应该很高了。
当某书在没有亮点的情况下有一个维度表现很差的时候,我会给“较差”评论。
最后,希望我不会看到被我评价为“很差”的图书,因为那纯粹属于浪费时间。
按照书籍类型评价
- 小说类书籍:小说情节(一个好的故事)占50%,人物设定刻画占30%,文笔(即文字魅力)占20%。按这个评分举个例子,比如马伯庸的《风起陇西》:小说情节8分,人物设定刻画5分,文笔7分。最后得分就是80.5+50.3+7*0.2=6.9分
- 实操类书籍:实操可行性占50%,流程图或文字表述的清晰明了程度占30%,目录大纲的层次系统性占20%。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实操可行性:7分,文字表述:7分,目录大纲的层次系统性9分。最后得分就是70.5+70.3+9*0.2=7.4分。
- 历史叙事类书籍:叙事的流畅及有趣程度占30%,叙事贴合史实程度占30%,人物再塑能力占20%,文笔占20%。比如《明朝那些事》叙事流畅9分,贴合历史程度7分,人物再塑能力8分,文笔8分。最后得分就是90.3+70.3+80.2+80.2=8分
- 历史学术类书籍:忠于史实程度占40%,论点及支持其论据的逻辑性占30%,目录大纲的层次系统性占5%,文字表述能力占15%,观点的新颖性占5%,题材的有趣程度占5%。这个不敢瞎比如,会被喷死的
- 散文随笔类书籍:文笔占40%,思想共鸣及启迪性占40%,个人偏好风格占20%,整体阅读快感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