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法国又乱了。有一段视频播放的是大白天里,一群年轻人砸碎鞋店橱窗,疯狂洗劫,那些一般日子里,在灯光的装饰和橱窗的隔离中显得有些贵气的商品,如今随意散落在了街旁甚至垃圾桶中,落魄得令人唏嘘。
打砸商店的年轻人,真的在乎混乱的由来和去向吗?显然没有,他们只沉醉在当下的狂热和无羁——那些平常日子里被道德和法律约束的原始冲动,借着这片混乱和可能逃脱惩罚的侥幸,终于冲破了牢笼燃烧起来了;那些平常日子里被规则封锁的欲望,终于可以肆意一回了;那些平常日子里无法感受到的阶层特供品,终于可以一探究竟了。
近些年我们看过类似的事情不少,这说明人之所以为人,都是有共性的,种族、肤色、宗教等等形容词只是现代社会用来分类的标签,当象征着现代文明的次序被打破,原始冲动总在蠢蠢欲动。
就像那一扇店面的橱窗破碎了,商品交换的规则也就不存在了。曾经需要付出高昂代价交换的精美商品触手可得时,视频里的人们也放弃了在正常秩序中对它们的渴望,只是糟践、只是破坏、只是丢弃,尽情发泄着被规则囚禁已久的恶意。
现实世界之外,还有哪里的橱窗易碎呢?无疑是互联网了。
纵使网络之上也有大V和网警这样的社会化成分,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在大街上看到暴力,想起哄?可能会遭来白眼和抨击;想制止?可能会受到拳头带来的物理伤害;想报警?还会想想时间成本。可这一切顾虑,几乎在互联网的社交生活中忽略不计。
也正是这样,没有了象征着规则的橱窗,网络暴力层出不穷。我并不认为网络上释放恶毒之词的人们,在现实中一定会依然如此,他们可能反而看起来友善、优秀和通情达理,又或是沉默寡言,显得内向而孤独,只因为本能地树立了一面面心理的橱窗,以便把自己装饰得光鲜亮丽,哪怕只是趋利避害,取悦自己。
只是相比较于现实中的恶意游行,网络的存在似乎能够稀释其带来的损失。这不能理解,100个人在街上打砸斗殴,伤害和后果一般远超100个人网络掐架。毕竟我们都还不是数字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