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warm与IPFS有哪些区别
全球对于分布式存储技术的研究由来已久,而随着去年10月15日的IPFS的主网上线,分布式存储的公链项目引起了大家的广泛注意,并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IPFS一直处于活跃的热度之中。与此相似的是,今年的Swarm 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分布式存储项目,且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承担了比IPFS更高的期望值。那么Swarm与IPFS究竟有哪些区别,在本文中,作者将会为大家进行初步的梳理。
一. 冷存储VS热存储
通常来说,分布式存储主机涉及到的核心硬件包含CPU,GPU,内存(RAM),硬盘,SSD,主板,以及网卡等内容。而IPFS 侧重于应用冷存储技术,Swarm侧重于应用热存储技术。
冷存储技术和热存储技术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冷存储的离线化特征更强,在硬件上更依赖大容量的永久存储介质,比如固态硬盘。冷存储对网络运维的要求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对节点带宽的要求相对较低,非常适合作为大型文件的去中心化存储,类似于云盘。其主要的应用方向在于存储而不是频繁的读取访问,去中心化的冷存储技术在存储过程中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热存储技术则对网络运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存储对带宽和数据读写速度的依赖性更强,其次才是对永久性存储介质的容量要求。热存储的技术原理类似于数据库的存储,可以对数据进行即时存储,处理和分发,因此它能够响应更高频率的访问和读写压力,所以热存储技术的应用面和实用性显然更加广泛,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很多区块链网络的拥堵问题,以及去中心化应用的承载问题。
二. 待落地VS 即将落地
IPFS 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布式存储项目由于尚属应用的早期阶段,它的潜力很大,能够对接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作为中心化数据存储的去中心替代方案,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数据加密方案等等。IPFS的应用领域是通用性的,虽迄今为止尚未得到足够有效的应用,但未来可期。
与IPFS不同的是,Swarm在创立之初的构想就是对以太坊网络进行支持。Swarm在2015年开始启动研发,并且最早由以太坊基金会进行开发和领投,以辅助解决以太坊网络上长期存在的拥堵问题,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接受来自以太坊网络的激励。虽然前一段时间以太坊开发者trent发布推特称Swarm已经是一个独立的项目,不再接受以太坊基金会的任何投资和支持,但Swarm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是从2019年才开始的,与其被解读为Swarm无法为以太坊提供服务,不如理解为Swarm被寄予了更高的期待。除了服务于以太坊网络之外,Swarm应当像IPFS一样拥有更高的独立性,成为分布式存储领域的先行者和最主要的服务提供商。但无论如何,从目前来看,Swarm在短期内的落地前景无疑要比IPFS更为清晰,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 20亿枚VS 6250万枚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IPFS的代币Filecoin的总量预计在20亿枚,而Swarm代币Bzz的初始量预计在6250万枚左右。目前看来,Bzz具有更高的稀有性,并且由于Swarm在短期的落地预期更强,Bzz的潜在含金量是值得预期的。Bzz的期货价格曾在高预期的情况下超过400USD/枚,随后其现货价格在一系列不确定性的消息下跳水。在这一轮反复波动中市场预期出现了方向不同的分歧,但由于Bzz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的共识形成仍然需要时间,所以截止作者发布本文的时间,Bzz或处于一个严重低估的阶段,当然这只是根据同IPFS的对标得出的结论,真实的情况仍然需要等待市场做进一步验证。
本文作为一个初步讨论,对当下最热门的Swarm和IPFS两种分布式存储技术进行了浅显的对比和分析。分布式存储领域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但近段时间以来已经愈发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也说明了分布式存储技术在不断成熟和不断落地上正在快速进步,行业预计在3~5年内,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落地有可能会实现,届时新的产业颠覆可能会陆续出现,这种冲击会给我们的财富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作为新基建改革计划的一部分,分布式存储领域其实非常值得我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