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家庭乃是社会之基石,亦为人生之初的学府。家不止是人们肉身栖息之所,更是心灵寄托的归宿。家庭和谐则社会安宁,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当一家人相聚一堂,相互谅解,彼此包容,培养这四种福泽,胜过万贯家财。
穷不怪父
有位作家曾经述说了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在我完成博士学业后,我回到老家的大学从事教书工作。去学校报到的第一天,父亲驾驶着他那辆廉价的小货车长途送我。快到的时候,他并没有把我送到学校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旁边。 当他卸下行李后,他又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已经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伸出头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许多人将人生的不顺归咎于父母的贫穷。他们不断索取,却不懂得感恩。这使得父母一生都活在自责之中。他们不知道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会为他们倾尽所有的人。他们已经将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但有些人却觉得不够。父母背过身去,害怕给你丢脸,害怕拖累你。
《诗经》中有句诗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他们赋予了你生命,抚养你成长,这是一份无比伟大的恩情。趁父母健在,及时回报,及时感恩,这才是一个人最应该承担的责任。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即使再贫穷也不应该埋怨自己的父母。
孝不比兄
民间有句老话说:“养儿莫养俩,养俩轮官马,养儿莫养仨,养仨儿子没有家。”这句话表达了孩子越多,老人得到的赡养往往越差的现象,这是因为责任分散效应的影响。
有些人认为,我不管,但肯定有人会管,结果大家都这样想,反而没有人来关心了。而且,“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孩子越多,就容易互相攀比,你管的多了,我管的少了,相互之间一比较,反而不愿意多管了。这不仅让父母感到心寒,也让兄弟姐妹之间感到难堪。
然而,我们要记住人在做,天在看。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你的孩子就会如何对待你。你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孝顺父母不仅是对父母的报答,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手足之间,血浓于水,也不要为了一点小利益斤斤计较,丢了亲情。正如老话所说:“不孝父母,拜佛无益。”无论何时何地,孝顺的人才是有福气的人。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善待父母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苦不责妻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夫妻关系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然而,许多家庭中夫妻经常吵架,互相指责,这样的家庭就像是暴风眼,而不是温馨的港湾。这种情况下,人们无法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和恢复,反而感到疲惫不堪。
夫妻关系的维系并不依靠责难,而是善待。当你生病时,另一半会守在你身边照顾你;当工作不顺利时,另一半会在我们身边鼓励你;下班回家时,另一半会准备好饭菜等待你。无论日子有多艰难,夫妻之间都不应该相互责备或抱怨。
既然夫妻共同生活在同一条船上,就必须共担风雨。在夫妻关系中,我们应该学会“小事原谅”,“大事商量”,“不争对错”,“不翻旧账”,这样的家庭才是最温暖的。
气不凶子
有很多父母在生气的时候将孩子作为出气筒。即使孩子没有做错什么,却无故受到责备,这种行为会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学上有一个称为踢猫效应的现象,坏情绪不会消失,只会转移。乱发脾气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自己的坏情绪不应该由孩子来承担。长期对孩子发脾气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如卑微、怯懦,甚至满身戾气。言语之伤也是一种暗伤。不要用自己的坏情绪毁掉孩子的一生。学会好好说话,是成年人最好的修行。扔掉脾气,放下戾气,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父母、兄弟、妻子、孩子,这都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个家庭和睦相处,幸福美满,就是一个人最大的成就。不要让怨恨伤害父母,不要让攀比伤害兄弟,不要用责难伤害妻子,更不要用脾气毁掉孩子的一生。最好的余生是有家可归,有人等待,有饭可吃。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有家人陪伴在身边,不离不弃,相伴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