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从巴西回国找工作时,甚至在运营是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拿到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岗offer。在我不清晰的人生规划中,总是对不曾涉及的领域充满好奇,特别是互联网。在国外读研的那些年里,我的实习工资都是用现金发放的,拿到钱后,既不存银行,也不存支付宝。就是放在不同的柜子和口袋,以至于遭贼时能缩小损失。滴滴、uber、支付宝、美团等等app,都是在他们大起大落,app大战尘埃落定后我才开始接触使用。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个走在时代潮流前沿的人,网红和最新颖的模式,我都没有勇气也缺乏足够的好奇心去尝试。后来慢慢接触了些各平台的线上课程、微信公众号红利期、小程序层出不穷的时候,我也只是浅尝辄止。
猫群是我加入的第一个付费社群,在此之前,我从来不认为网上的东西应该付费。无知的我认为社群就是一个微信群,用网络连接着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他们身后你永远不会知道的生活环境以及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网络就是虚拟的存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价值感的人往往会没头没脑的跳入这个社会大染缸,渴望在网络中换一个马甲,带一个面具,用一个自己理想心态生活的人的形象,去有选择性的交往。加入猫群后,我的想法很快就变了。猫友们很热情这是其一,猫友们很有原则,这是其二。大家平等交往,不奉承,不嘲讽,真心诚意的祝福,发自内心的感谢。我的很多线上交往的好习惯都是猫叔教的,比如感动=感恩+行动,比如麻烦别人要说敬语,别人帮你了要发红包等等。在这样一个社群里,似乎真的可以卸下面具,做最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网络朋友进行交往。社群,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这是我作为用户的真实感受。
但作为社群的运营者,看待相同的问题时,因为立场不同,却有不同的观点。运营是什么?黄有璨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所在,就是这种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去撬动起来成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的感受。”运营人是产品和用户的桥梁,也是纽带。社群的运营就像一个大家庭的管家,事无巨细,时而像老妈子叨叨叨,时而受人气被人说闲话,但又有时候,会为了用户一句发自内心的感谢而打湿了眼眶。这个从你手中打磨千万遍的社群,就是一个你创造的小世界,在这里,无数人流连忘返,滋养他们的心声,并令人在其中获得愉悦,如果能够获得机会和链接,更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文叨叨写作营是我运营的第一个社群,从学员到学委,慢慢五个月长路,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人才辈出,很多时候我都感觉到自己的榆木脑袋,远远比不上对新知识新思想有敏锐观察力和理解力的人。我的思想缺乏创新,而运营用不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多接触多学习,以至于一边读《运营之光》,一边拍大腿骂自己为什么没有尽早的系统学习运营。《运营之光》的作者黄有璨预测到,运营的价值在互联网曾经被低估,但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我们所反复提到的所谓“好的运营”。这一状况终会在未来几年内得到改善,运营在行业中所占据的权重和重要性也会越来越高。在我真正接触运营,发现自己的短板,看到别人在天赋秉异的情况下双倍付出的努力时,我似乎能感受到背后的丝丝寒意。准确来说,没有人能真正用具体的工作准则来定义运营,用户随时都可能抱怨和投诉,产品随时可能会被超越如果缺乏远见不进行迭代推新的话。如果概括来说,运营的核心就是拉新、留存和促活。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产品就是我们之间的纽带。虽然这是一件入门容易,但事实上深不见底、需要做很多打杂的体力活,时而极度无聊和疲倦,但大多时候极度有趣又又技术含量的活儿。最神奇的是,你永远都不知道网络另一端的用户,他会在下一秒和你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这也是运营神奇有趣的存在。
这些个月学习和实践到的,足以打开我2017年新认知格局,从通用能力,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到高阶软技能,层层精进,层层打磨。我一直相信,底层认知在哪里都是能够被来回切换,而金字塔知识架构的上层也是被不断锻造和无数的跌倒爬起所造就的。在2017年今后的半年里,我会继续怀抱着一颗赤诚之心,敞开心扉接触一切我不知道的新事物,学习和思考,通过获取的信息,结合自身所学,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从运营的某一个切入口,进行定点突破。这也是我这一个月学习运营的一些浅浅心得。
望各位小伙伴不甚赐教,踏入运营之门的我,犹如孩子般对这个新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
人什么时候最容易放弃?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时间都去哪里了。当知道自己这段时间都干了什么,有了这样的记录,看到它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安心。所以我可以对自己说,这段时间,我没有浪费。而2017年青春最珍贵的时间,我没有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