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会议上,领导痛斥下属们不思进取,没有责任心,没有努力工作,不能给家人创造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认为这是他们的错误,最后他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离开了会议。大家能理解他的苦心,但是却从心底里不能认同他的想法,因为他们要的幸福是多陪伴家人,多照顾家人,而不是拼命加班换回来的物质保障。他们知道再提升能力,往上升职,会进入到以工作为主,24小时对工作能随时待命的状态,他们不希望去牺牲生活去换取更高的薪酬。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去陪伴在父母身边,去陪伴妻子或丈夫身边,一家人能在周末出去游玩,能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也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其实他们都没有错,只是每个人对人生的向往,对幸福的定义有所不同,吾之蜜糖彼之砒霜而已。幸不幸福往往也只是自己的感受而已,恰好幸福这种感受也只需要自己能感受到就行,不需要向其他人证明自己幸福,别人也没有办法能理解你所感受到的幸福。就像领导感觉因为自己的努力而使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的时候觉得自己最幸福,其他人觉得自己有更多时间跟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最幸福,两者如果换个位置,那便失去了两份幸福。
一直追求成功的人会把人生想象成在攀登山峰,他们认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登上山顶的那一刻,那一刻的幸福能抵上路上错过的所有风景,但有的人看到山脚的风景就已经不想离开了,山脚下的芸芸众生在一起相互依偎,相互慰藉,在一起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就是最美好的了,他们人生的志向就是在山脚,为什么一定要赶他们去山顶呢?
所以如果不用自己的衡量标准去评判别人,用别人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会让自己释然很多 ,也会让别人感受到被尊重,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不会顺畅很多呢?
真的能想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人的其实不多。有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感受到幸福,可能是要得太多,到头却一样都没有得到,于是内心的那份幸福感无处安放。生命由无数次的决定组成,每一次的决定或多或少的关系到自己的幸福感,每次选择都听从内心,这样可能会离幸福越来越近,有一天回过头可能发现自己就是幸福的光环里面。
所以要想过上满意的生活,要先明志呀,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自己不要什么,取舍之间不要做后悔的决定,有时候决定做了也不要去后悔了。希望每个人都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