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听课,老师提到《随园诗话》,说此书是袁枚先生对历代诗词的一个评价,很有见地。于是兴冲冲买来。
开篇是,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
我立刻懵圈了,赶紧问问度娘吧,这说得是啥玩意儿啊?
———邓禹和马武是东汉名将也!文学和督邮是官职名也!
就是说,英雄们在没得机会时,都表现得没啥出息的样子。东汉时的邓禹也不过就是希望当个“文学掾”,马武也就一心想当个督邮这样的小官。
所以鄂西林在《咏怀》里这样说自己: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他没料到自己此后会出将入相。
我觉得袁枚这说的不对啊。
王阳明不是从小立志要当圣人么。
有次,他郑重地问他老师:“何谓第一等事?”
老师回答,当然是读书参加高考,北大清华985……入仕做大官啊……
王阳明当时十二岁,听老师这境界,撇撇嘴:“不对,以为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
此后王阳明果然成为心学大师,一代圣人。
民间也有俗语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有没有出息,大约是看得出来的。
少年好学养成习惯,就有底气在青年时期闯荡,经过闯荡后,不得了,学识与阅历,就成了中年时期的资本。有了这两样,则可以笑傲江湖了。
唉。成功的人生大抵如此。
想起了我。
七岁时,我还在拖着鼻涕,坐小院子里瞅天空中飘来飘去的闲云给它们起名字玩呢。
果真胸无大志的样子。
然后很生气地把《随园诗话》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