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开樊登的《读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看到这样一段话:”教育就是要把满足家长的自尊心,满足家长的对比欲望,满足家长的焦虑情绪的这些东西,改成沉浸式。沉浸式,漫步式的教育是宽松,包容,是尊重孩子自己的节奏,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给他创造更多自己思考的机会,所以,慢慢地孩子真的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沉浸式,漫步式教育,想想自己之前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与这种教育方式背道而驰,一般都会先入为主。
比如,每次考试之前,儿子都信心满满的,觉着这次应该比以前有进步,但是考过以后,自己总是感觉不理想,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心中很是郁闷。
尤其是考试成绩出来以后,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之前的期望值差距太大,并且都是因为自己的基础题做错,或者是卷面不整洁,因或是计算有误而失分,而真正的压轴题一般都对,很是伤心。
这时候,几乎每次我都迫不及待的给儿子总结到:还是基础没有夯实,不要小看画思维导图这一项作业,再有以后多刷题,刷题时注意掌握好时间……
去年的下半年,女儿出生以后的一个多月,因为她总是拉肚子,光是女儿的事情都忙的我直不起腰,儿子的学习就疏于管理,值得庆辛的是儿子学习态度还不错。
又一次考试之前,儿子又一次重复之前的话语,无暇顾及,也没有过多干预。谁知,这次却比原来有进步了。但离他自己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儿子回来给我聊起来,当时因为女儿正在闹瞌睡,没有给儿子搭腔。这时,他自己开始总结自己过去的成绩,以及还存在的诸多问题,自己仔细分析,并一一有针对性想出对策。
原本我心里还觉着没有管儿子,心里不是滋味呢,谁知竟然比我参与管理效果好很多。看来,原来儿子成绩一直提不上去,问题出在我的身上呀。
今天看了这段话以后,我恍然大悟,一定”痛改前非”,采用沉浸式,漫步式教育方式,等孩子有问题时,先认真倾听,说不定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与思路了。即便还没有,也需要先让他自己思考一下,不再急于求成。合理的给予肯定和赞扬,不合理的给出恰当的建议。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的对: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不是选学校的差异,而且其家长的差异。
路漫漫兮而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继续学习、修炼,做一名善于倾听,学会与孩子合理沟通,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多多包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争取做一名读懂孩子的心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