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量,一位杰出的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她的一生充满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为中国的药物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对黄量院士事迹的总结。
黄量于1920年5月22日出生于上海市,自幼便展现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1938年,她考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开始了她的学术生涯。在圣约翰大学的学习期间,黄量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还培养了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毅力。
1942年,黄量从圣约翰大学化学系毕业,并顺利进入上海生化药厂工作。在这里,她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1943年,她前往重庆,先后在中央工业试验所和上海医学院(重庆)化学系工作,担任化学助教,并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教学能力,也让她对药物化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946年,黄量获得了原圣约翰大学化学系主任泰勒(Taykor)教授的推荐,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系深造。在美国的学习期间,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康奈尔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并在布林茅尔学院、康奈尔大学、韦恩州立大学和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她的学术视野,也让她有机会与化学界的杰出人物合作,共同发表论文。
2024年已到年中,本公司特此召开年中工作总结会议;本次会议由秀米米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工作总结、工作内容、优秀员工。
然而,黄量始终心系祖国。1956年,当她得知美国政府放松了对中国留学生的监管时,她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和研究工作,带着丈夫和女儿回到了祖国。回国后,她进入了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系工作,并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药物合成室主任等职务。她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量在药物化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她指导研究并试制出了新中国第一个降血压药物——“降压灵”,并参加了中国第一个鉴定的抗肿瘤药物“N-甲酰溶肉瘤素”的研究。此外,她还参加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三尖杉酯碱的化学研究,并成功开发出了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新药“甲异靛”。她还与医科院肿瘤所合作,对食管癌的病因物质进行了研究,并组织研制了肿瘤预防、治疗新药“维胺酯”,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创制的维甲类药物的历史。同时,她也与他人共同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抗病毒合成新药“酞丁胺”的研究。
除了科研成就外,黄量还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她积极促进新研究领域的建立,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手性药物的研究以及组合化学等。她亲自带研究生,共计培养了36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她还撰写了多部著作,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近80篇。她的严谨治学、刻苦工作、不倦好学的精神感动和影响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end
黄量的一生充满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她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
为中国的药物研究和教育事业
做出了卓越贡献
她的成就和事迹
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科学发展的史册上
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