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林徽因吗?
知道啊。徐志摩最爱的人嘛,还被拒绝了。
——那你知道林徽因是做什么的吗?
写诗?诗人?
——额……
那林徽因到底是干嘛的呀?
——看!这就是八卦的作用。
即使不知道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
你也肯定听说过徐悲鸿、齐白石。
那,你知道林风眠、刘海粟吗?
从小学开始知道鲁迅,
你知道鲁迅的儿子是谁?
他又做过什么吗?
听过《从前慢》的优美歌词,
你知道它本是一首诗吗?
你知道创作者木心老家就在乌镇吗?
如果你都知道
请直接点击左上角的叉叉~
如果你不知道,继续往下看,我来告诉你!
老实说,我之前也不知道。
也并没有看过,
徐悲鸿传、齐白石传、林风眠传、刘海粟传、鲁迅儿子传、木心传……
我只是看了一本薄薄的杂文、随笔合集
《草草集》,作者陈丹青。
传说中被我续借又续借最后还是欠费了的一本书。
作为陈丹青近年来杂文、随笔的结集,它按主题分为艺术、影像、社会和木心四部分。每一部分又有若干篇相应的文章。
就是这么本小书,让我了解到不少艺术圈儿的八卦……忍不住讲给你听!
01
—
徐悲鸿的政治正确 VS 林风眠的花
如果不是被朋友强行科普,我并不知道林风眠是谁。尽管他是中国美院(原国立艺术院)的首任院长。
当我第一次在一场拍卖预展上看到林风眠的作品时,也还诧异。不就是画的花吗?有什么好!
同一场拍卖预展,我还看到了徐悲鸿的画,
看到之后的内心真·os:天呐!徐悲鸿还会画人体啊
尽管预展时,林风眠的那张花位置更显眼、尺寸更大,作为外行人,我以为仗着徐悲鸿的名气,他的画卖得也不会太差。
结果……
林风眠的《繁花似锦》,成交价253万
徐悲鸿的《力》,成交价69万
《战马》,成交价126.5万
徐悲鸿的两幅画加起来还没有林风眠的一幅画贵!!!
为什么???凭什么???
然后,我想起来《草草集》里的这段话
“留学法国的前辈,像徐悲鸿,他不喜欢毕加索马蒂斯,他甚至不喜欢印象派,他喜欢的是古典艺术。……刘海粟林风眠是另一种趣味,推崇塞尚梵高毕加索。留法派回国办教育,两个阵营,一个是以徐悲鸿为主的现实主义阵营,一个是以刘海粟林风眠为主的现代主义阵营。1949年后,当然,徐悲鸿获得政治正确。”
划重点,政治正确!
以我的理解,建国初期,现实主义阵营以现实中的主体为描摹对象,突出画得像,展现劳动人民风貌,从而起到实际的宣传推广作用。自然被政治支持。
因此,徐悲鸿的画为政治提供宣传需要,政治加以推广,名气随之而来,然后家喻户晓。
相反,推崇梵高的林风眠喜欢印象派等画作,在民风尚未开化的时代,自然只是小众欣赏。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艺术的普及,大家对作品有了不同层次的追求,不再单一的以政治正确为唯一靶向,林风眠的画自然也就回归了它的价值。
所以,尽管名气大小不同,主张不同,在时代审美改变之后,价值就有了新的差异。
敲黑板,第一个小八卦知识点:
徐悲鸿的家喻户晓离不开政治正确的帮扶!风水轮流转,即使阵营不同,画作依然会有不同的精彩。价格也会截然不同!
02
—
混圈子“上位”的农村木匠齐白石
一个人要留名青史,需要多大努力?
一个人成名背后,又有怎样的支撑?
让我们走进《草草集》,探索齐白石的前世今生……
“齐白石写过自述集,在座可能有人看过。我非常注意他是怎么出道的。他是个农村的木匠,苦孩子,手巧,画得好,还会点儿诗词,被当地小乡绅看见,请去聊聊,就介绍他给附近别的小地主小式绅书画小集团,现在叫做沙龙,定期(那个时候西历还没有引进)聚会,作画吟诗,时在晚晴,总之,彼此赏析唱和,你看看我的画,我读读你的诗。齐白石就从这么个小圈子,由乡绅引介扶助,慢慢到了乡,到了省,一路上小地主、中地主、大地主,都有诗画小沙龙、中沙龙、大沙龙,都喜欢齐白石。所以中国的所谓阶级鸿沟,哪像教科书讲的那样子。书与画,能让不同阶级身份的人在一起风雅,一起高兴。齐白石没念过书,哪来学历,又从未去过美术馆,可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没人画得过他。”
短短几句话,讲清楚了大名鼎鼎齐白石的成长之路——混圈子啊!
有着“没人画得过他”的真本领,齐白石的成功却也离不开圈子里对他的推崇。
毕竟,酒再香,香不过百里。要留名青史,总得让更多人先知道!
敲黑板,第二个八卦知识点:
齐白石的“上位”,靠的可不仅是画得好,关键还有圈子里的欣赏,和不断进阶的圈层啊!
(似乎给不少后来者指明了一条小道路~)
03
—
鲁迅儿子的“近水楼台先得月”
做名人的儿子,幸也不幸。
幸运的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不幸的是,树荫太大挡住了光。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同样如此。
《草草集》里写道:
“在当年航向东北的油轮上,我们无法确知有没有其他摄影人,但周海婴在。他不是记者,没有任务,是他母亲的随行家属,带着照相机:在甲板上,车厢中,会议间隙,没有人会拒绝鲁迅的公子为他们拍照,沈钧儒、黄炎培、马叙伦、郭沫若、侯外庐……都算是海婴的叔叔伯伯,他们看着他,如对族中的晚生。”
怪不得陈丹青会写
“影像的雄辩,非仅定格于天才的‘决定性瞬间’,同时,取决于历史的‘决定性’地点”、
“历史确实等候摄影者给出犀利精准的一瞥,但摄影者的‘在场’,或许比‘决定性瞬间’更具决定性”
也怪不得他会把周海婴和布列松相提并论。
因为是家属,周海婴得以在1949年中共军队大举南下、民主人士群集北上时,和一大批民主人士共乘油轮。
因为是鲁迅的儿子,因为他的照相机,他不经意间成为了关键性历史的记录者。
正如陈丹青写得那样:
“由文学而著名的鲁迅嘱咐孩子莫做“空头文学家”,由父亲而著名的海婴,毕生谦抑,藏着自以为无用的“记忆”,未敢示人,以至不知其珍贵。这对著名的父子各自见证了时代的嬗变,两代之隔的言说方式,则分别选择了嬗变的媒介:在书写时代,因苦闷而呐喊的慈悲心,鲁迅以入木三分的文学描述清末民初的众生相;在影像时代。因善良而观看的好奇心,海婴悄然自喜,沉溺摄影,留取民国末年连接共和国之间的韶光。”
敲黑板,第三个小八卦知识点:
因为鲁迅儿子的特殊身份,他得以拍下并记录了不少历史瞬间,成为了“布列松”一般的存在!
04
—
八卦的作用
我知道有人肯定一边满足了八卦之心,一边忍不住鄙夷,戚,知道了又怎样。
借用《文学回忆录》里木心的一段话:
世界是通俗的、呆木的。艺术家打动这个世界,光凭艺术不够,凭什么呢?韵闻、轶事、半真半假的浪漫的传说(宗教要靠神话,历史要靠野史、外史,哲学要靠诡辩),说到底,艺术、宗教、历史、哲学,能够长流广传,都不是它们本身,而是本身之外的东西。
翻译一下:
因为有了八卦,才会好奇,有了好奇,才能去试图了解他,然后理解他。
不论是艺术、还是其他。
就像你先知道了林徽因,才好奇她为什么被那么多人爱,然后才会去了解到,原来林徽因不仅是才女,还是建筑学家、作家、诗人。
我想起来浙江美术馆办过的关于潘天寿的主题论坛。当时听各个专家发言,内容不外乎,潘天寿为什么会画这些画?谁影响了他?他的风格究竟该如何概括?又是怎样的心路历程让他选择如此创作呢?
当时我也不懂,忍不住想,讲这些干什么!
但看完《草草集》。我渐渐多了一点理解。
正是这些艺术家生前的诸多我们看来的八卦事宜,构成了创作人逐渐成长的心路。而了解这些心路,才能让后来的观赏者触摸到作品背后创作人的温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就好像平常人看作品,总惊叹它的伟大,传达出的思想深度。
而相关领域的学者、学生则会去想象,创作作品的人是怎么想到这么去做的,寻找或许存在的规律。
事实上,时代的距离往往让人觉得沧桑。经过时代洗练留下的东西,也更容易被神化、权威化。恰在此时,一个经历过同时代的人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再现“成功人士”的成长糗事,可以帮助我们脱去神化的外衣,用一些我们并不可知的事实,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过去。
也不断地告诉我们:“一切,比你知道得要复杂”。
除了本文中筛选的部分句子,我还摘选了《草草集》中打动我的30条书摘。限于篇幅,只能另起新篇。
想要了解更多,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西荔不犀利”或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关注,后台回复“草草集”,给你一篇我的精心书摘~
如果对更多陈丹青笔下的八卦感兴趣,也请你找到《草草集》这本书,一探究竟哦~
对了,关于木心,我最近在看他的《文学回忆录》,被他的睿智、博学深深折服!我想等我看完了这本书再详细介绍他,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