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个TED演讲,演讲出自一本书《脆弱的力量》。
作者布芮尼.布朗在这段TED影片浓缩了书中的精华而提出了:
「脆弱」,是人在面对冒险和不确定时,产生的深刻恐惧和不安全感。
『脆弱」是人的本质,是所有创造力和情感的核心,也是人性最强大的力量。展现脆弱真实的一面,真诚面对自己很害怕的部分,才能一再提升我们人际、情感、求学、职场和教养的能量。
其中特别让我有感受的是她提出的两个观点:
一个是,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和彼此连结、产生归属感。
我们天生就想要和别人建立关系,人际关系为我们的人生带来目的与意义,少了人际关系,就只能受苦;
第二个就是在容易自卑的环境里,我们产生了自我匮乏感,而陷入对比之下的「永远都不够」的脆弱与不安。
工作原因,我对于这一类的现象感觉深刻。
回头想想,我自己呢?有什么觉得不够的地方吗?
当然有。
其实就跟每个遭遇挫折的当事人一样,我也会困扰于连结与归属感的匮乏里,担心和家人的关系、担心和朋友的关系,也担心和自己配偶的关系。
跟所有急于跟我分享他们脆弱的人一样,我也常常活在自己的不安里。甚至我发现,当你拥有越多,你就有能力失去更多。
一位朋友说的一句话,非常赞同,“所谓勇敢,不是你不害怕,而是你知道你害怕,但是你愿意去克服你的恐惧面对它,最糟糕的是,你告诉你自己你不害怕,结果你没有心理准备,等到真正面对的时候,你或许表现得会比正常人还差。”
我们在生活中那么积极努力,其实是因为一直很害怕失去所拥有的东西,此时想起一句话:「你可以不要强迫自己用正面的力量去面对所有的事情。」
说得一点也没错,原来我或许就是那个比许多人都更容易害怕的人,就像每次到了演讲或提案的会场,上场之前,都会很紧张很紧张,甚至会频频上厕所,担心说话打结巴,担心出糗。
但每次台前说话,不能说完美,但台下同事或朋友反馈,其实还挺流畅。
剖析自己比反抗自己要再容易一点,令人庆幸的是,这本书教我们,不用去对抗它,去面对就可以了。
想起第一次开车上路,双手双脚发抖,但幸好还是上路了。
正如,如果我们在面对人生中很艰难的处境,很痛苦,正常。睡不着,正常。否定自己,正常。
但要逐渐学会在消极的情绪中释放自己,或许像我现在通过写作,也有些人通过宗教,有人通过运动,最重要的是,不要用自己的脆弱去责怪别人,因为本来就没有人有义务照顾你,对于所拥有的,即使是一点点,我们都应该心怀感恩,因为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里,有人比你拥有的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