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安静的和自己待着了,手上总是有事情在做。没事的时候也是翻翻微信弄弄手机,最空白的发呆的时间很少,一停下来就又开始找事情做,是下意识觉得自己还有事情没做那种。
这周写作社的限时主题写作活动开始了,主题是“心流时刻”。嗯,又是本人想到的主题,是我自己对大家的心流时刻好奇,也对自己感到好奇。查过百度百科,心流是指“非常专注、有动力的全身心投入,并且非常享受的状态”,我还蛮想要这样的状态,我心中的心流就是做事/不做事时都能和自己待在一起,深深链接的感觉。
因为之前的心流体验已经记不清楚,加上我不想做纯理论的探讨,所以我做了一天心流试验,想探寻下自己是否会找到心流,那又是怎样的体验。文章就是本次试验全纪录。(正常字体是叙事,斜体字部分是感受)
今天是不上班的日子,正是试验好时机。早饭过后,我就想着今天可以给自己放个假,什么都别想,全心投入到心流试验中。我能想到的,让自己忘记时间、非常专注、全情在当下的事,无非就是冥想、阅读、写作、画禅绕画。于是决定一一尝试。
先插播一个小发现:在一天的试验中,在N种尝试中,我都有类似的体验:一开始很急,慢慢的半自我引导的进行调整,静下来,专注(心流),忽然又想要看时间,仿佛担心太沉浸而错过了什么时间,再回到当下,偶尔分神,再回到当下。当然,在不同的事情里,处于各个阶段的时长也有所不同。
冥想
第一个尝试的是冥想。最近坐着时总觉得有东西支撑我的腰部才会舒服,这次冥想我干脆半躺着,什么音乐都不放,就自己一个人和脑子里飘飘忽忽的思绪来了一次“太极”。
一开始,我试着让自己放空,想到李辛老师的“感受自己的身体,注意自己的身体是处于放松还是紧张的状态,试着让身体放松”。去找自己的胳膊、手在哪里,看看哪里是紧张的,哪里是放松的,然后发现中脘穴周围(胸骨下端到肚脐之间)是紧的,空白被思绪牵走,又被自己放弃追求答案给拉回来。
意识甚至要带我再感受下财富冥想里智慧老人要对我说的话,后来意识回到身体,发觉手臂和手搭在身上很累,慢慢放下,耷拉在床上,别扭感和负担感消失了。再后面记不清了,睁开眼睛,不知时间过了多久。
现在在写文章的我,明显感到我的身体相对放松,早上的体验也都只是靠一点感觉回想,未必真切了。白天在我身体还有记忆时,我写下这行字“在终于感到身体放弃急于赶到某处、某个目标的时候,我才慢慢起来。”
阅读
第二件尝试的是阅读,是在冥想后忽然想到,找心流正是阅读的好时机。我之前一个周末躺在沙发上看书好不惬意,今天也来试试看。
我准备在微信读书上找本书看,点开微信读书前,又不自觉的去微信回复了几个朋友,遇到忽然来问周更群写作的小伙伴,顺便交代了注意事项,完成了1个新人入群的全部动作。。
心里以为我得看《约翰·克里斯多夫》才比较容易沉静,其它书都过于功利或是二次加工了,然而鬼使神差的,我点开了邱天的《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把书看完了,还做了不少笔记,看记录是207条。现在还印象深刻的有:
在没有资本的时候不要挑剔,手上做的任何事情要看到价值进而转化到简历里;
我们在苛求的或许是对方努力了很久才终于与世界碰撞出的自我,有些人平和不善拒绝,不够果敢,但他们也在努力着挣扎着;
关系很重要,人很重要,家很重要;
在职业和家庭之间想要平衡的很好,是不存在的,只能是尽量平衡,选择自己更看重的那个,而且还要接受你看重的也未必能做到极致;
天平任何一方需要的时候,拎包就奔过去,不必在意质疑的声音;
做过选择之后,把所有用来纠结的时间省下来,接受自己不是神,无法做到十全十美;
陷在泥沼里的时候,如果实在爬不起来就趴一会儿;
拥有正常程度的无私、正常水平的善良,好好活着就是最幸运的事了。
忍不住在邱天的文字里继续徜徉。在看到“温和克己的人,不擅长拒绝””、看到“热泪盈眶的F,并非是想“作””时感到被看见;看到她写女友失恋时说“我一直试图挣扎着爬起来,我爬起来,又倒下去,我爬起来,又倒下去……我现在不折腾了,我就让自己在泥淖里趴一段时间”,以及“好起来的路很漫长,我一直急切地希望自己重新变得快乐”时热泪盈眶;看到她写自己先生的品性是“他自觉的坚持,是不自觉的选择,是成年以来和这个世界几经碰撞后逐渐成型的自我,是他最深处的自己”时,想和她隔空击掌,畅快极了。
这本书的三观特别正,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正。她告诉我们:有些事邱天经历了成功了,或许她的经验于我们有丁点启发,她想说给我们听;但如果我们不想听或听不进去,那完全可以不听,自己去经历去总结也未尝不可。前几天听播客《来都来了》的第12期“时间是怎么样爬过了我皮肤,只有我自己最清楚”,也get到类似的资讯。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我是因为和你不一样的经历,才成长为现在不一样的我。
虽然读的过程中,我也偶尔分神,但还是忍不住要继续读下去。后来回想,可能因为这里有很多共鸣和安慰吧。阅读、写下自己的共鸣和挣扎,在阅读中看见和表达自我,这是能带给我心流的事无疑。
插曲
在(下午)写下“泪眼汪汪”那段话的前一秒,我接了一个电话。电话是我们公司的小程序供应商运营姑娘打来的。赶巧我们这周在讨论在小程序实现一个功能,我就顺便问了如何操作。挂断电话,感觉前面的灵感断了,但并不是伙伴打断了我,是我习惯性的看到微信电话就拨了过去。
生活中的自己经常这样。希望自己专注热爱,可专注之时自己会给自己捣乱,或被别的事物吸引,或是想到其他事就分散了注意力。这种“捣乱”的背后似乎是一种恐惧,是害怕自己变得过于专注和热爱的恐惧,几年前我就意识到“我对所有狂热的东西保持警惕”,看来这种恐惧一直没有走远。
现在(写这段文字时)是下午14:59,我准备去画画,这是在我心里除了冥想、阅读外,另外一个和心流有关的事。(忽然想到,写作对我也是一个心流很明显的事,有点想把自己拖到写作上的倾向,但还是坚持去画画了)
画禅绕画
好久没画禅绕了,禅绕是没有错误的,下笔无悔。到禅绕课堂上吸收一点精神养分,再吸收点图样知识,就开始画了。没有找到纸砖,就在手帐本上练习。
一开始,很明显我心不静,落笔的感觉很急,定不住,一条线要停顿好几次才能画完。第一个图样“豆叶”很惨,线条排布不均匀,叶子是反着的,连阴影都画“错”了位置。前一秒我还觉得自己没有涂黑缝隙,但写文章的这一刻去看,明明就涂黑了。。。
到第3个图样“花卷”时,试图跟着老师视频画,可是盯着看也搞不清花卷每层的头尾哪边要粗哪边要细,急躁,加上我想转换画的视角,画到第5个才终于像样子了。之所以要转换角度,是因为老师的示范里图样是歪歪的随意风,而我的脑子更适应正着的图像。画到第七个时,终于正过来了,图样的肥瘦和尺寸也好看了。(那,就是下面这样)
接着进入大纸张上的禅绕绘制,先看下“全”图,就不会一头雾水了。
绘制的过程,经历了:小心翼翼的尝试-找到喜欢的风格和装饰图样-沉浸在涂黑和练习装饰图样的遮挡的绘制中-思考如何能和其他模块更加融合-犹豫要不要拍下来做小视频-看哪里还可以更美,这么多的阶段。也会有一些自我评判,比如哪里画得更放松些,哪里过于紧凑了,这里过渡很精彩,这里不该涂黑等等(这张图分了8块,每块用的图样都不同)
这个过程,确实有心流的体验。尤其是上面提到的“沉浸在涂黑和练习装饰图样的遮挡的绘制中”,画一个“小浆果”(太久没学习,我已经不记得图样的名字,但就是喜欢它),再画另一个,中间的小空隙就涂黑,旁边再画一个,间隔的地方画个“春天”(也是图样名),间隙再涂黑,就这样一直画。完全不用考虑时间,有很多位置给我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画多少个就画多少个,想换个图样就换个图样,很可以惬意一段时间。想想涂黑真是一件好舒服的事,这就像之前流行“秘密花园”涂色一样,涂色真是疗愈啊!
快画到最后时,稍有焦虑,似乎画面不够平衡,中心不够突出,单独看每个图样都好看,每个角落拿出来也都不错,就是合在一起不够精彩。又做了一点调整,不只是这个小模块,还有其他相近区域,如果画面和谐,整体协调性好,那对我也是一种安慰。用上了涂黑大法和点阵大法的集合,虽结果差强人意,但从涂黑和点点之中获得的舒适感还是足以让我开心一会儿的。
很早发现涂黑和点阵,涂和点的动作都要认真扎实。图上的点点都看似随意、无规律可循,但倘若每一笔不是手握笔直向下稳重均匀使劲儿,就出不来这样随意且舒适的效果。看自己点出来的点阵,是完全感觉不到密集恐惧的。
好了,白天的心流试验就到此结束了。晚上我想趁热打铁把它记录下来,又舍不得记述来龙去脉,又想留下细致的体验感受,只好出了这样一篇正斜一体的文章。
写在后面
这一天,我看到了我的着急,我的焦虑,我不自觉的着急进入心流,进入当下的体验,专注的状态下还会突然出神,大概是想看看:还有多少时间可以享受这样心流和空白。仿佛这些试验着的事无法让这一天变得有结果,而做着某个to do list、向外给出有结果的资讯才算是不虚度光阴,甚至今天读书也是为了本周周更的心流试验?!这好像有点功能主义倾向。而这个试验的好处是:我至少,至少终于给了自己一个慢下来的时间。
回顾这几件事,发现写文章去回顾的过程,反而是我心流体验最深的。写的过程几乎不会去做别的事(虽然写文章之前还工作了。。),不自觉走神了也能很快回来重新投入写作。这种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