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社会后,严厉的“社会”总是没有人情味儿,东扯你一下,西拽你一下。工作、生活、孩子,让你完全没有自由,更是没有整块的时间阅读书籍。
为此,我就开始做减法,为自己寻找阅读的时间,不必要的应酬、电视剧、刷屏,通通砍掉。进而学习时间,相比较之前多了一些。
但是,又碰到了新的难题:阅读效率低——5天看不完一本书,曾经信誓旦旦的阅读计划还没正式开始,就被搁浅了。
朋友听说后,就送我一本东尼·博赞的《快速阅读》,还说这个可以帮助我提高阅读速度。
我对快速阅读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它的皮毛——别人读书可能花三个小时,而“快速阅读”只一小时就够了。而且,我对东尼·博赞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思维导图,只知道思维导图是他发明的。
可是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除了东尼博赞的老先生的头像外,还有那么多且含金量高的头衔:
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他拥有多个学位,还是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超级作家,全球受众达3亿多人的公众媒体人物,且还是世界记忆锦标赛和世界脑力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同时他还是,众多世界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
翻到最后,还发现《快速阅读》,是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系列丛书中的一本。那么,我想思维导图受众那么多,用途那么广泛,《快速阅读》肯定也不会错。
我就重新开始翻这本书,看了两遍之后。发现这本书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方法都很受用,但我却又困惑起来——知识点、方法论那么多,怎么可能一下又用得了?
于是,就想办法把它简化一下——把《快速阅读》分为两部分:阅读速度和理解力。
一、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打开一扇门后的世界,充满真实的金色海洋。
1、词汇分组阅读
《快速阅读》说到,读的越快,理解就越好。而这个方法是否正确,首先我们试着读这两句话。
第一句:现已——发现,——当所——阅读——的——信息——按——词意——适当——分组后,在——眼睛的——帮助下,人的——大脑——更——容易——接受——信息。
第二句:现已发现,/当所阅读的信息/按词意/适当分组后,/在眼睛的帮助下,/人的大脑/更容易接受信息。
读完后,会感觉到第一句,就像刚认字的小学生在读,一个词一个词的往外蹦。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在短时间内吸收更多的知识,就要运用第二句的方法——词汇分组。
(来自《快速阅读》)
2、加一规则
按照普通人的阅读速度,平均200字/min,但若想加快速度,每分钟阅读字数就要有所增加。
在刻意练习的意识下,可每分钟可以多读一个字、十个字,甚至一百个字,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速度。
3、减少阅读凝视的时间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眼睛都是这样凝视的。
(来自《快速阅读》)
每到一个凝视点,我们必然会暂停——识别字符、理解字意,然后再继续读下去。而普通人的暂停可能会延长一些,在0.25秒到1.5秒之间,所以,减少凝视点的停顿时间,可提高阅读速度。
4、引导物
阅读困难的人总是无法专注,注意力不集中。看几行字,思绪就飘走了。犹如,小时候刚认字,我们就会用手指点着故事书中的字,一个字一个字的念。
而作为成年人,我们肯定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阅读书籍了。因为成年人的手指和手掌的物理厚度宽度,已经严重阻碍了阅读的视线。
那么,这时我们就要选择一个引导物——细而长的物体,不阻挡阅读的视线,提高专注度,让思维和眼睛随着引导物移动,这样,在理解句子的同时,就可以加快速度。
5、拓展视觉能力
(来自《快速阅读》)
(a)当我们刚开始读书时,凝视点就会在某个字上。(b)到了小学后,有了一定的知识量,我们的凝视点可能会放在一个词上。(c)经历过初中学习,随着词汇量的增多,我们凝视点可能会放在词组上?(d)到了高中、大学之后,由于知识量的增加,会迫使自己加快阅读速度,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把自己的凝视点放在词组群上。
通常,为了快速到达某一个城市,有车一族就会优先选择高速公路行驶,但要问他路上有什么值得回味的风景,那么,他肯定是答不上来的。所以,我们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也要提升理解力。
二、理解力
能理解就意味着能够转变思维,从而使自己更清楚了解。
1、引导物
在上文中提到,阅读的时候可以借助细而长的物体——保持专注。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眼睛工作量最小化,更易集中注意力,提高理解力水平,加快阅读速度,
2、跳读和略读
跳读是寻找特定信息的过程,略读是寻找大意的过程。阅读的时候,将两个方法运用到一起,那么不管阅读什么书都能轻易掌握该书的大意。
这两个方法的本质是一样的,对书籍进行跳读和略读,有助于了解书籍结构、大意、该书的关键词,然后可以通过目录,寻找带有关键词的题目进行粗读。这时候,对一本书就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3、段落结构
对于一般的报纸和杂志文章而言,它就有一定的构建文章的结构。开头和结尾一般是重点,中间部分是细节或论据,这样的话,就可以先读开头和结尾,略读中间部分。短时间内,可了解文章大意。
4、预读
《快速阅读》中强调,实现预读,就有可能会加快你的整体的阅读速度,改善理解能力。
通过三个方法:利用现有的知识、与书积极互动、像侦探般阅读,可在文中找到关键词,将它们试图拼凑起来,形成一整幅画。
5、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自己的理解力有多深,都关乎于你自己的词汇是否丰富。
众所周知,每篇文章都是由字、词组成的。阅读熟悉的书籍还可以,但遇到专业性强的书籍时,读起来就可能比较费力了。
这时候,我们就要增加自己的词汇。因为你懂的词越多,你的理解速度也就越快。同时,也会发现,有的文章描述的很细腻,感知的层次也很多,还原度也比较高。比如说“红”,可以理解一般的“红”,也可能是玫红、橙红、陶红、土红、杜鹃红等。
当然,通过阅读《快速阅读》,你也会很快发现,自己越来越困惑——一小时看完250页的书籍,怎么还要花3个小时?
但这个是可以通过坚持克服的。因为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而且你也不用去创新。
罗振宇的《终身学习》一书中曾经讲到一个小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没几年就生产出了自己的核武器。1945年,日本的广岛长崎已经尝过了核武器的威力。这件事对于中国来说,建造核武器基本上就不用去创新了,因为它是一个可以完成的事件。只要把核武器的制造,当作一个工程学问题来对待就可以了。
一小时看完250页的书籍,可以当做你一项流水线的工作,按部就班,照着书籍去做就可以了。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那么,我们认识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方法、每一个知识,也都要算数。
时间会证明,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