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职校的学生上过写作课,如今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指导他们写参加演讲比赛的讲稿。那时候其实我在新闻战线工作,因为职校突然招聘了一批社会人员,为企业定向输送人才,所以聘请我兼职给他们上课。
经过摸底,我发现职校的这些学生其实颇为缺乏自信。他们整体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是初中生,有极少数高中生。他们有的是已经进入社会工作过的,年龄偏大,最大的有二十五六了;也有高考失利下来的学生。他们中有的人经历非常丰富,干过桥梁建设,在工地上打过工,也有进过厂的,还有自己开过店的。他们现在就是奔着学完技术进企业的加工厂去的,我知道倒班的辛苦,也知道在企业里“笔杆子”的些许优势,所以还是希望他们能学到点东西。
但是写东西这件事,大家都怕,从小孩子到大人,谈起写东西就挠头,所以建立写作的信心很重要。
第一堂课,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位退休老教师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你现在名声显赫,请仔细看完这本作文本后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巴尔扎克看了作文后十分肯定地说:“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你怎么认不出你过去当小学生时写的作文本了呢?”
同学们听完哈哈大笑。我还给他们讲了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写作出书的故事,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只是外在的身份地位、家庭关系、成长环境,我们每个人的经历、认知、品性、思想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财富,以合适的语言和一定的技巧进行表达,就能写成我们独一无二的“作文”。
那时候我还不太懂得怎么上写作课,讲了很多纯理论的东西,他们肯定觉得枯燥极了。
很快要期末了,学校组织演讲比赛,班主任通知我要教大家写作文,推选写得好的去参加演讲比赛。
根据我的经验,“讲故事”是最好的办法,一场吸引人的演讲一定是有精彩故事的演讲。我特别喜欢读《索玛花而为什么这样红》《哥德巴赫的猜想》这样的文章,反复读了很多遍,也带着学生读。我说你们的优势现在可以尽情发挥出来了,把你们的故事讲出来就很打动人,要善于讲故事,善于“吹牛”“摆龙门阵”。
学生交出来的作文都很好,经过指导修改后推选了三篇文章参赛,分别拿了一二三等奖。
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他们也许并不懂得什么素材运用,什么倒叙、插叙、顺叙,什么首尾呼应、起承转合,但是他们有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感受。
现在单位里面仍然有很多人怕写文章,“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句话不知什么时候取代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真理”,写作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只是很多人首先就不敢写、拒绝写。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其实不管写什么,只要敢于写,就是一种胜利。至于写什么?不要想那么多,先写,再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