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精品班#21天P.E.T.觉察践行#D2
1.自我倾听
昨天傍晚,回公婆家吃晚饭,一开门,就看到前天母亲节送给婆婆的花篮,还摆放在入门的鞋柜上。
那一刻,心里一沉,有一股冲动,很想说些什么,但又说不出口。
尝试自我倾听:看到花篮还放在鞋柜上,你有些失落,母亲节送花给婆婆,你想表达对婆婆的感谢,也期待婆婆收到花会开心。但是,当你看到花篮放在鞋柜上,看起来像是没有移过位置一样时,你有些难过还有些愤怒,心里有个声音是——我都这么用心送你花了,你怎么能这么无所谓呢?我有种不被重视的沮丧。
而事实是,前天一早收到花时,婆婆第一时间就打来电话跟我说了感谢。我的心意她已经接收了,为什么一个花篮摆放的细节却又勾起我这么多的情绪呢?
我意识到,那些内心的感受和声音,其实都是关于我自己的部分——我带有我的猜测的解读,以及长久以来就有的“不被重视”的委屈感,其实和婆婆的行为本身并没有关系。
意识到这点后,我没有对婆婆说什么,只是自己把花篮提到了沙发靠背上摆放了起来。
这时,乔在我身边说:“这是阿嬷的花。”
我回答:“是的,这是阿嬷的花。”
同时心里释然一笑:是啊,既然送给了她,这就是她的花,她想要怎么摆放,那都是她的事情。我要做的只是我的事情:送出心意,而这件事已经完成。
这么一想,心里的结就打开了。
吃饭时,我放松地招呼还在一边玩电脑游戏的婆婆:老妈,吃饭啦。
婆婆回说:刚干完活,我先休息一下。
我说:好。
然后,婆婆很快走过来,跟我说起一些乔在幼儿园的事情。一家人放松地吃了晚饭。
2.警惕标签
早上,出门前,抱起还在阳台玩车的乔到屋里换衣服,一边对他说:“哦,抱起我的宝贝去换衣服喽。”
乔笑嘻嘻地对我说:“我不是你的宝贝,你是坏人妈妈。”
我回答:“哦,我是坏人妈妈,那你就是坏人啦。”
乔说:“我不是坏人,你去找一个坏人当你的孩子吧。”
“啊,你不要我当你的妈妈了吗?这样我好难过啊。”我说。
“这样我会怎样呢?”乔问。
我:“是啊,这样你会怎样呢?你也会难过吗?”
乔:“我也会难过。”然后又说,要我去找个坏人当孩子。
那时,我正在对着镜子涂防晒霜,听他这么说,突然转身,夸张地把他一把抱起,说:“哎呀,我找到一个坏人啦,你就是我的孩子,我的宝贝呀。”
乔乐得咯咯咯笑。
出门后,在电梯口,我们又玩了几轮他要我离开他找坏人当孩子,我离开,他追上来,我再紧紧抱住他,告诉他就是我的宝贝的游戏。
P.S:这个游戏互动过程里,我感受到孩子的需要就是不断通过拒绝甚至推开妈妈,来探试和确认妈妈对他的爱。因此,我也配合他演了这样一场戏。
下楼后,走出小区时,乔向我索抱,我抱起他,继续带着好玩的语气说:“啊,我抱着我的宝贝,现在你是坏人孩子还是好人孩子呀?”
乔说:“现在我是坏人孩子,”
又问:“妈妈,要抱抱就是坏人孩子吗?”
我差点脱口而出:是啊。幸好,心里及时咯噔一下:刚才那个游戏互动,双方都在无问题区,坏人孩子仅仅是一个好玩的说法,那是无伤大雅的;而此刻,如果我以要妈妈抱就是坏人孩子来定义孩子,那就是在给孩子贴标签,传递给孩子的信念就是,有需求是不好的,提出需求也是不好的。
因而,及时打住,对乔说:“不管你有没有要妈妈抱,你都是妈妈的宝贝。你不是坏人孩子,也不是好人孩子,你就是妈妈的宝贝。你可以要妈妈抱,妈妈也很愿意抱你,但是妈妈有的时候可以抱,有的时候抱不了你。”
乔问:“为什么呀?”
我说:“因为妈妈的力气不够,精力不够啊。”
乔听了以后,没有再说什么。
加我,了解学习人本主义父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