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大都市,你一定要学会装死人,因为那是最安全的活法。
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挤挤挨挨的公寓,横七竖八的街道,还有不分昼夜灯火通明的商场以及嘈杂喧闹的饮食铺子,所有的地方都是那么欣欣向荣,人流涌动着,喧哗着,从一处到另一处。
但是,人们热闹地簇拥在一起,绝非因为情谊深厚,而是空间不够。所以,虽然周围都是人,彼此之间却没有什么关系。
尤其在闹市区的商场,电梯或者地铁里,人和人之间常常被迫靠得太近,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感不受干扰,必须立刻关闭感受器,挂上一张毫无表情的面具脸是过去惯用的手段,如今只消掏出手机,不消一会儿就掉进数据系统营造的小世界中,飘飘然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这么一来,他人对自己而言就不存在了,自己对旁人而言也像披了隐形衣一般。彼此闹哄哄地共处一室,同时又各不相干,世界上哪有比当活死人更安全的状态?
被熙来攘往的人群簇拥着,就像被裹在棉花团里,是有些气流不畅,但绝对不会被尖锐的东西碰痛,也不用面对落单的被遗弃感和特立独行的危险。
符号化是城市生活的另一特色,所有的地方都被划分成区块,具有分门别类的标识。就像在某个大型地下停车场一样,你无需动用感受,也不用关注一个场域的气氛和环境,只消记住颜色和号码就可准确找到自己的车辆所在。
和车辆一样,城市里的人大都拥有某种社会定位和职业身份,据此可以一目了然地衡量彼此的价值,免除了许多了解过程中的繁琐和不耐。目标取向,高效交换成为人际关系的主旋律。人和人之间的真诚互动,逐渐被客体化和工具化所取代。
城市文明的发展带给我们便利,快捷和安全的生活环境。但凡事总有利弊,活死人当得时间长了,身上的感受器会不会因着用进废退而不再敏锐,慢慢蜕变成行走在信息时代的生物机器?那是我们想要成为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