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购物的时候觉得世界变得很美好,但是过一会世界又变了样,于是我又去购物。”
这是多少人的内心独白。
何以解忧?唯有买买买。
这是一件具有一定程度的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
尤其是“我需要它吗?”这句独白里瑞贝卡每个回答就像冲动消费里的“我”对自己说过的那些话。在你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可以有一百个借口说服自己买单。
有几个男性朋友,人到中年,最大的爱好就是去逛超市,看到什么想要的都放进购物车,最后汽车尾箱甚至座位都塞满了商品的时候就有大大的满足感。我问他们为什么会喜欢逛超市这么妈妈桑的活动,他们的答案大同小异。小时候的80后太匮乏了,想买个泡泡糖还得攒好几天的钱,现在有一定经济能力以后就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满足当年内心的空缺。买了不一定要用要吃,就是买了,满满的,就心里好满足好放松。
女性朋友亦然,可以买的东西比男性多了去了,买完后的空虚感来得更强烈些。
这部影片那种无法控制的购买行为让我想起了“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因为,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消费能力降低,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无法控制的购物行为,无法控制的暴饮暴食……都是为了填补内心的某个空缺。
这个空缺是填不饱的。
当你下意识去看到它的时候,就有可能让阳光照进来。
和昨天随便选看的电影《西虹市首富》一样,不经意都在述说金钱物质的满足并不能代替有温度的感情带来的真正的多巴胺。
世间不值,唯有爱。
目光所及,你看到的是那你收获的便是爱;你看到的是恨收获的就是恨;你看到的是商品那填满你内心的就是贴满标签的商品。
停下来,看到“它”,让满足人类最高领域的阳光撒在你身上。
当然,钱还得好好赚才能买面包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