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摆渡人》这本书刚拿起翻了几十页,看了个开头,心中便升起了欲罢不能的感觉,恨不得一口气看到结尾。
就像和初恋一见钟情,就像是隔着商店的橱窗看到一件精美的衣裙久久不能移步。
真是久违的感觉。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作品。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与母亲无话可说,在学校里也总是受到同学的作弄,唯一的好友也转学离开了,她的世界有一种灰蒙蒙的颜色,缺乏爱。
有一天,她联系上了10年没见过面的父亲,兴奋之余,她独自决定坐火车去看望父亲,去寻求父爱的慰藉。
路上突发交通事故,迪伦是唯一的幸存者,在惊慌恐惧无助中她爬出火车残骸,走出了黑暗的隧道,在隧道口她看到了一个男孩——她的摆渡人崔斯坦。
崔斯坦带领迪伦在荒原上不停地走啊走,在第一次遭遇恶魔后迪伦终于明白自己已经死去,崔斯坦是她的摆渡人,带领保护她穿越荒原,去另一个世界,这是每一个刚死去的灵魂必须经历的。
无数个日夜里迪伦跟着崔斯坦白天在荒原跋涉,走过高山,走过湖泊,夜晚在安全屋里度过。还要经常和无处不在的恶魔作战,在这样的过程中,爱的种子悄悄在迪伦和崔斯坦的心中萌芽。
在即将到达分界线时,意识到彼此将要分离,他们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爱意。
崔斯坦答应迪伦一直陪着她,却亲自把她送过了分界线,看着她在那一边崩溃大哭。
爱已经深深根植于他们心中,迪伦到了新世界后却寻找一切方法返回荒原和崔斯坦在一起,崔斯坦也无心好好摆渡他引导的一个新灵魂。
迪伦终于找到了办法:返回荒原,穿越荒原,重新回到事故现场,带领崔斯坦和她一起回到她原来的世界,这样她才可能和崔斯坦永远在一起。
为了这样一个在一起的可能,迪伦冒着被恶魔抓走灵魂也死掉的危险,返回荒原去找崔斯坦,独自经过高山湖泊,独自和恶魔战斗,终于在安全屋外和崔斯坦重逢。
为了心中的爱,为了能在一起,崔斯坦也冒着未知的的危险,和迪伦一起重新回到了火车里,一起回到了迪伦原来的世界。
因为爱,无所谓生死,因为爱,向死而生。
小说的最后,迪伦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我仿佛看到了一大片金色的阳光照进了迪伦那个原本灰蒙蒙的世界里。
2
被心中的热爱指引,我撞进了写作的世界里。
看过《摆渡人》之后,直觉写作的世界也是一个荒原,有鲜花美景,有黑风沼泽,还有不时会出来作怪的恶魔。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人能陪你走完全程,你的摆渡人只能是自己。
因为爱开始写作,虽然写作的初心是为了更好地梳理自己,没有成名成家的远大抱负,但是真正做到没有目的无需别人鼓掌还是很难,还没有修炼到那样的境界。
看到文章上了简书首页,被大号转载,在朋友圈被转载分享,还是忍不住内心欢呼雀跃沾沾自喜,而更多的时候是看到一篇篇辛勤耕耘出来的文字,阅读量喜欢数聊聊,心情无比沮丧失落。
写作初期,想着总得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才能更有动力。看到我喜欢的好几个公号作者的身份介绍里都有一个“简书签约作家”,于是我详细了解了简书签约作家的要求和申请流程后,把自己的初步目标定为成为简书签约作家。
真正开始了,才知道关注和喜欢要一个一个去辛苦积累。成为简书签约作家要求的2000个关注,4000个喜欢,在刚刚起步的我看来简直是难以逾越的高峰。山峰虽高,起码我知道前进的方向。
11月3日,简书突然宣布暂停签约作家计划,几位刚刚积攒到申请标准的写作者愤而著文,我这样的简书小白玻璃心也是碎了一地。
像迪伦一样,我感觉我在这个荒原上一下子丢失了方向,不知道终点是什么。
迷茫时,再次拷问初心。
我明白了,简书签约作家就像荒原的边界一样,我虽未到达,但那未必是我想要的终点,我来到写作的荒原是因为爱,我一直追寻着自己的爱走下去终会走到终点。
3
于写作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微博、微信公众号,简书,豆瓣,知乎……无数的平台为写作者提供了登台唱戏的可能,不像以前投出去的稿石沉大海,内心一遍一遍经受退稿的煎熬。
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有人靠写作一夜暴富,于是出现了《我是如何靠写作月入多少万》之类的爆文,也出现了无数号称干货的写作套路大受追捧,有千千万万的人不管读过几本书,写过几篇像样的作文就投身到写作的队伍。
文章的好坏看阅读量,有了阅读量就有了粉丝,有了粉丝就有了粉丝经济,在这样一种市场因素的诱导下,标题党、低俗暴力,戾气十足的文章吸引眼球,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写作环境中,我们该如何才能穿越自己的荒原,我想唯有不忘初心,坚持对写作最质朴的爱,才能做好自己的摆渡人,将自己摆渡到终点。
无论是遇到了恶魔,还是遇到了鲜花,无论是走到了边界,还是回归了起点,当我们迷茫时,我们问问自己还有没有那颗爱写作的心。
在心里和自己说一句“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