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2022年4月18日 周一 深圳 阴 923/1000 

【主题】社会心理学

【字数】1319

先说说:那一句几乎人人都知道的谚语: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狐狸其实存在2种心理:

第1种心理:它内心很想吃到那些葡萄,认为那些葡萄是甜的、是很好吃的、自己很想吃到它的。

第2种心理:它用了很多方法但都够不着那些葡萄,于是自己对自己说:其实那些葡萄都是酸的,那些葡萄并没有那么甜、并没有那么好吃。

狐狸的第1种心理认为是甜的,第2种心理认为是酸的,两种心理存在着不一样的认知,而且这两种心理相互对立。即狐狸为了克服自己吃不到葡萄的心理,于是采取了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这就是,费斯汀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愉快的感情,为了克服这种不愉快,人们需要采取各种方法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当一个人简单地持有两种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且两种认知相互对立,便会产生认知失调。”


再说说:在部分家庭里,父母和孩子们的相处方式。

平时父母和孩子们在一起哪哪哪都好,但一到做作业家里就鸡飞狗跳,哪哪哪都变得不那么好。所以,只要到了做作业的时候,就听到这些父母骂孩子的声音、甚至有打孩子的声音。其实这些父母们也非常清楚打骂孩子不好,自己也不想打骂孩子。也很清楚地知道越骂,孩子们越不知道如何办,孩子还可能更紧张,作业更写不出来,也更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但父母们心理想的是:我当年写作业的时候从来没有这样让人操过心,我是个好学生,你是我亲生的,为什么做不到我当年那样、写作业就这么差呢?

父母觉得自己好、而自己的孩子差(单指写作业这件事情)这就是是两个失调的事实。父母所要解决的方式或者证明给家里另外人看的方式就是:这不是我的问题,是孩子的问题。所以父母就说孩子如何不听话、写作业如何不专注、如何贪玩等等。即也是认知失调的表现。


还说说:那个很有名的关于戒烟的例子。

小明(化名)正在戒烟,他的好友小白(化名)递给了他一支烟,小白还给小明点上了火,这时候小明就又抽了一根烟。之前小明都表明态度戒烟了,但现在小明又有了抽烟的这种行为,前后矛盾,这就是认知失调。


小明会用了5种方法来减少这样的认知失调。

1、改变态度。小明认为我是喜欢抽烟的,我并没有真正想要戒烟。改变自己对行为的态度改变,保持了与之前的行为一致。

2、增加认知。小明认为抽根烟能让我放松下来,还能让我不肥胖,有利于我的身心健康。当两个认知不一致时,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

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小明觉得抽烟放松又保持体形比几十年后肺部出现问题更重要。让一致的认知变得更重要;那些不一致的认知变得更不重要。

4、减少选择感。人家都给我点上火了,再说生活压力好大,只能靠抽烟来缓解一下。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又抽烟了,是因为生活太难,没有其他选择。

5、改变行为。再次戒烟,谁递给我烟,我都不再抽了。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发生冲突。

综上,为认知失调的理论及生活中的举例。


知识延展:其实认知失调是认知一致理论中的一种,那什么是认知一致呢?

认知一致:人们在认识中都有一种寻求一致或追求和谐的强烈愿望,并希望自己的认知结构被赋予意义,故,人们通常倾向于采取符合他们总体认知结构的态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