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在神仙圈里,看到我们最敬仰的老师说,她自己傻,她的领导和同事也会说她傻。联想到最近听到的一位教授的课,《心灵世界与艺术人生》不免特别的感慨,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文字。
当大家都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对艺术的需要,因为我们总觉得它没有用。教授告诉我们,艺术是天、地、人、神的连接,它给我们拓展的是想象世界。
我们从生存的三要素出发,会发现我们的身体产生了欲望,我们的大脑加以贯彻落实。这样我们仅仅是活着。第三要素就是我们还需要心灵世界,我们需要身体头脑心灵三位一体,这才构成我们生命的全部。
我们用身体获得的是知识,我们通过大脑得到的是理性,只有心灵带给我们的是体验和理解。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会知道,我们需要艺术的目的:在一般情况下是愉悦我们的心灵;在危机时刻是让我们有拯救之力。你不觉得就这两点,就把我们和大师区别开了。
在社会上我们的处境有五种:一是生命;二是物质;三是社会。这三种处境不光我们人类有,动物和植物也有,那么人独有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情感和文化。
我们一生生活在三个世界里,第一世界是感觉与经验的世界,他是我们获得70%80%知识的获得方面;第三世界是直觉与科学的世界,他是我们剩下的20%和30的获得知识的方面。
第二世界是直觉与艺术世界,他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他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你会发现他真的没有用,因为百分之百的知识不从这里出现,但我们要靠他去理解那百分之百的知识,去享受那百分之百的知识,离开了第二世界,你的生活就没有了色彩。
直觉是什么?他是洞察力。我们不去追究他的定义,我们去找一下感觉。你有过顿悟的那一刻;有升华的那一瞬间;还有心动的闪光点; 记着突发的豁然开朗的醒悟。
这里真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因为连教授都说他把本来就很玄的直觉解释以后就更玄了,我就在这儿不费文字了,但我们联想自己的感觉会有收获。
教授还介绍一个概念: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经过比较的社会价值体系,这个我们好理解,因为他是外在的,第二个就是我们内心心灵的价值体系。这个教授解释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之中的东西,这个要理解起来得费点精神。
我们先来看看教授给心灵价值定的五个特点。直觉性、不变性、形而上性、非功利性和个性。
在这里不变性,我们从心理学的一贯性去理解简单一些;形而上性,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不追求物质而追求精神方面;非功利性就是不用社会的功利来判定,比如我就是喜欢学钢琴,我不会当钢琴家;个性就是我每个人的特点了。
为什么会提到心灵价值,因为心灵价值形成每一个人的潜意识,而众多人的潜意识就会形成全民族的国民性,这个国民性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叫个文明平均数。
好不容易绕到我自己熟悉的地方来了,怪不得人们常说提高全民的文明程度永远在路上,潜意识的培养和发现就在路上……
这是我听朱孝远教授《心灵世界与艺术人生》课的收获,希望你也来听听,明天我会接着听,也会接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