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哲学家走出家门,戴上耳机,开始跑步。他并不是想锻炼肌肉或者减肥,而是想在跑步的过程中观察世界。更何况,夜间相对于白天,少了很多浮华与喧闹,更适合思考。哲学家需要的是独立而又有深度的思考。
耳机里传来各种各样的曲调,哲学家没有去听到底是什么内容,需要的就是这种隔绝噪音的状态,这样可以使思考更加专注。专注才能有输出。
迎面走来一对男女,女的嘴里嘟囔着要买什么礼物,因为今天是恋爱三周年纪念日。男的在旁边陪着笑,满口答应,眉头却是微微皱着的。哲学家的眼睛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动作,心里暗暗冷笑,恋爱三周年又怎样?分手也是常事。结婚了又能怎样?要处理一大堆关系,还要为了孩子劳累一生。他们的追求呢?这群俗人啊,始终都是被别人裹挟,不过为了一个虚名就你追我赶,庸庸碌碌!最重要的难道不是精神上的富足吗?
哲学家继续往前跑,顺着这个小县城的主干道,他看到了万千个小县城的缩影。只有一两条主干道光鲜亮丽,背后隐藏的却是低矮阴沉的普通建筑。其实大城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就是贫富差距,无论是地域还是阶级,都会存在的一种东西。
想到贫富差距,哲学家的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心中激荡不已。世界需要关怀!人类需要关怀!
哲学家忽然远远看到路边坐着一个人。他是一个拾荒者。本来哲学家想到的词是“拾破烂的”或者“收废品的”,但是觉得这两个词都含有侮辱性的成分,所以赶紧从脑海中撇去。这个拾荒者大约五十多岁,一头花白的乱发,夹杂着少许灰尘。他蹲坐在地上,一根扁担横在身边,两头扎着一些旧报纸、塑料袋和瓶子。他裸着上身,露出被太阳晒黑的略显松弛的皮肤。下身是一条油污与泥土装饰的裤子,千层底布鞋露出了脚趾头。
哲学家看到拾荒者坐在那,一言不发,眼神涣散。
对生活茫然了吧?哲学家这样想,可是拾荒者还是要为了温饱去工作,这样难得的休息可能是他最重要的享受。哲学家点点头,对拾荒者的敬意也增加了许多,不是什么茫然,这样的人才能看出对生活的不屈!他一直在努力!
哲学家又担心起来,这么坐着,拾荒者就不怕风吹雨淋吗?毕竟他的身后就是一个ATM机的取款处啊,他要穿着这么单薄的衣服与生活的暴风雨对抗吗?
哲学家终于停下脚步,走到拾荒者身边问道:你不进去吗?
拾荒者眼皮都没抬说了一句:你傻逼啊,天这么热,里面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