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婚约是婚姻的外证和法律效应,“亲密关系”才是婚姻的内涵,建立美好健康的亲密关系乃是婚姻的内容。从严格意义上说,“亲密关系”是婚姻家庭运行的轴心,凡是有碍于发展亲密关系的一切言语行为、伦理、工作,都该被拒绝。
再看经上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上次我们主要从“责任”方面谈到“连合”,今天我们继续看这节经文,在“连合”之前圣经提到“要离开父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美好亲密关系的第二个定义。
婚后要“离开父母”,是我们大中华民族人人要学的功课。多少的“中国式的离婚”,原因就是,儿女离不开父母,父母过多地参与儿女的婚姻家庭,不肯放手。那时特别能理解一句话,“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进入婚姻建立关系,首先要“打破”原有的优先关系,或者说“调整”原有的优先关系——把儿女与父母的第一顺位,调整为丈夫妻子的第一顺位。这样的调整对有些人来说是“颠覆性”的,咱们一直流传一个故事,就是“当你妈妈和媳妇都掉进河里的时候,你先救谁?”男人表示很郁闷!但也有神回复,说妈妈只有一位,老婆可以再娶,当然先救我妈。其实女人大可不必以这样的问题考量男人的爱,男人也不必直接回答这些无聊的问题,女人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她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第一顺位”的调整绝对不是“娶了媳妇不要娘”、“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是在原有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上再加一层更亲密的关系(夫妻关系)。“夫妻关系”牵动着每一个家人的神经,调整这一观念是让夫妻站在“统一战线”上,一起来孝敬自己的父母,一起来教养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家和万事兴”。
其次,“离开父母”包含“家居独立”。有房、有车已是相亲、结婚的标配。对于结婚“成家”这个概念来说,要“有房”不是高的要求。除非是一定得在大城市买房或住豪宅,那另当别论。我们考虑结婚后有一定自由的居住空间并不过分,因为这样会有效地避免因“代沟问题”带来的许多问题。我们要意识到“代沟”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基督徒也无法用信仰逃避这个问题或无视这个问题,有时候大家闹心根本不是对与错,黑与白,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比如,小夫妻一起泡脚,彼此擦个脚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一旦让婆婆看到她儿子为媳妇擦脚的话,可能就会发展成一件大事记了。不住在一起,“距离产生美”,经常带点礼物到父母那儿走走,也可以接上父母在孩子家住几天,难得聚聚,其乐融融,且聚且珍惜。
再者“离开父母”对于现在一般的年轻人挑战蛮大的就是“经济独立”。结婚成家从某一个层面来说像是一家总公司设立了一家分公司,虽隶属总公司,但它也一定有自己独立的财物运作,而且没有特殊的情况,总公司总是希望子公司有盈利,而不是不断地填补亏损。一个小家庭从买房到结婚、生孩子到小孩的教育学习,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负担实在不轻。怎样不给我们的父母增加负担,不做“啃老族”,也是我们这一代需要努力的功课。虽然父母是甘心情愿为我们付出,可作为儿女的我们在现今这个大时代中当如何回馈父母的亲情呢?有句冷幽默“孝子新释”: 对于某些人来说“孝子”就是“孝顺妻子”或“孝顺儿子”。为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前途,我们肆意挥霍“消费”父母的感情、身体、经济,这样真的好吗?值得我们反思。
人生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一是幼儿期的“断奶”,那是个体生命成长的开始,孩子开始不再完全依赖母体;二是学习期的“断奶”,以前从上小学开始,现在要从送入幼儿园开始,那是进入社会的开始,孩子们开始离开“舒适区”,慢慢地认识新的环境,接触新的朋友,迎接新的挑战;第三是成年期的“断奶”,成家立业,家庭细胞分裂,“离开父母”就是一种本质上的“断奶”。亲们,问题来了,预备进入婚姻和已经进入婚姻的,请问您“断奶”了吗?